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_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_久久97超碰色中文字幕东京_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wǎng),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qū)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wǎng) 施甸縣 民俗文化

    過大年 舂粑粑

    2017-02-04 10:49 baoshandaily.com

    到了冬天,昌寧人愛向火是出了名的。只是這向火向到了過年,火盆上要是少了一樣東西,那火就向著不暖和了。什么東西比火還暖人,那就是燒粑粑。特別是過年前后,有火盆就要有粑粑。到了別人家去,有火向,但沒有粑粑燒,主人都會很過意不去。

    舂粑粑,燒粑粑,跟殺年豬、腌臘肉、做豆腐一樣,是過年的重要內(nèi)容。特別是進入臘月,田里地里也沒什么農(nóng)事可做,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年吃穿用的貨,粑粑自然是少不了。

    在農(nóng)村老家,廣泛流傳著一個辛酸而又滿有年味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對老人無兒無女,也就沒人舂粑粑。每到過年,沒有粑粑吃,這年就過得有點辛酸。隔壁大媽家每年都要舂粑粑,大年三十晚上都會給兩位老人送去剛舂好的粑粑。每年的三十晚上,兩個老人都會攏上一盆火,一邊守歲,一邊等著隔壁大媽家送粑粑過來。只是有一年,左等不見隔壁大媽家送粑粑來,右等還不見送來,兩個老人守著守著就在火塘邊打瞌睡。不料老倌倌戴著的羊氈帽因打瞌睡頭一低就掉火盆里了,老倌倌從火盆里撿起羊氈帽使勁拍打著,嘴里還不停的“卟、卟”著,把老伴給驚醒了,老伴以為老倌倌在拍打燒粑粑上的灰呢,睡眼朦朧地說:老倌,給我吃一點兒!老倌生氣地說:吃什么吃,是我的氈帽著火了!從這個辛酸的故事得知,過年吃粑粑是何等的重要!

    我們寨子舂粑粑一般都是在家里用杵臼舂,去水碓房舂的是少數(shù)。因寨子里只有一間碓房,進入臘月就不得閑,舂辣子的,磕粉子面(即糯米面,大年初一吃湯圓必不可少)的,舂碓得排隊,等排到自家舂時,恐怕年都過完了,所以就在家用杵臼舂。

    杵臼是過去農(nóng)家廚房里必備用具。杵與臼不可分離,有臼沒杵,臼就沒有用處;有杵沒臼,杵也是干閑著。只不過,人們常說的杵臼一般是指臼,是用直徑約70厘米左右的栗木樹挖空而成。也有用當?shù)芈椴际彸傻氖凭剩皇呛苤?,難以搬動。杵就叫杵棒,是一根長約一米、直徑約15厘米,兩頭粗中間細的木棒。中間細的一段占三分之一,以雙手恰恰的握住為好,兩端又各占三分之一,用來舂粑粑。一根杵棒要是好用就會一代傳一代的,中間手握處滑溜細膩,被幾代人的手磨得紅如如的,如傳家寶一般。

    在家用杵臼舂粑粑有個好處就是熱鬧,年味很濃。舂粑粑時三兩家人聚在一起,女的負責淘米、蒸飯,男的蹲在火塘邊抽煙喝酒沖殼子。家庭主婦們把飯蒸好了,發(fā)一聲喊:飯得了!這時就該男人們上陣了,煙抽到一半也磕在火塘上了,茶喝了半杯也停下了,直奔杵臼而去。因蒸好的飯要趁熱舂,冷了就舂不化了。粑粑舂不化,丟男人的臉。

    舂粑粑時,要先在杵棒上抹點香油,然后舉起杵棒朝著杵臼里的米飯用力搗去。另一個人站在對面,當杵棒抬起時,米飯會粘在杵棒上跟著抬起,站在對面的這個人向旁邊的盆里醮下水,雙手迅速向著杵棒頭向下抹,把粘著的米飯抹在臼窩里并團好。這時杵棒也就跟著下來,再抬起,再抹下,兩人都要眼疾手快,配合默契,一舂一抹,也就有了節(jié)奏,透溢出濃烈的歡樂祥和的氛圍,如同一幅山鄉(xiāng)年節(jié)俚俗風情畫,讓人眼也迷了,心也樂了,人也醉了!

    一個人舂累了,就換上另一個人繼續(xù)舂。直到米飯被舂化到粘乎乎的完全沒有了顆粒,可以用滑膩來形容時,抹粑粑的就將從杵棒嘴上抹下的粑粑與同杵臼里的揉在一起,交給等候在旁邊揉粑粑的人。

    揉粑粑也要趁熱,冷了后會變硬就揉不成形了。揉粑粑同樣費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技術(shù),一般由男人承擔。餌塊粑有粑粑錘和小粑粑之分,粑粑錘呈圓柱體,高約25厘米,上小下大,底部直徑約15厘米,一般是作為供品和拜年禮品。小粑粑呈扁圓型,厚約1厘米,直徑約10厘米,手工揉捏而成。也有用粑粑托按壓出來的,先將粑粑揉成一小坨一小坨的,再放進粑粑托里用勁壓下去,再磕出來就成了又圓又有型的粑粑。

    粑粑托其實就是模具,用一塊方木雕成,因雕刻的花紋不同,做出的粑粑紋樣也就不同。有圓線紋、回形紋、萬字紋,也有壽字、雙喜字、鯉魚跳龍門等圖案。印著“壽”字的表示希望長輩長壽;印著雙喜字的當然是恭賀新禧,喜氣臨門之意;印著鯉魚跳龍門的當然是希望子女讀書昌盛,連中三元。還有喜鵲鬧梅等各種花鳥走獸之類的紋樣,既有了口福,也烘托出過年喜氣洋洋的氣氛。也有手藝好的,就直接用手捏成小燕子、小青蛙或是猴、蛇、龍、馬、豬十二屬相,贏得孩子們個個爭著要,就是大人也會摻進來湊熱鬧,這樣做成的粑粑會一直擺著舍不得吃。糍粑的小粑粑跟餌塊粑的小粑粑一樣大小,大糍粑就大了,厚約1.5厘米,直徑約為50厘米,重達四五斤甚至十來斤。厚薄要一樣,還要揉得圓,是拜年必不可少的禮品粑粑。

    粑粑做成后,晾在簸箕里,簸箕下面墊一層青松毛,上面再蓋一層青松毛。待粑粑全都涼了硬了,就可裝入籃子里,在粑粑與粑粑之間同樣裝上一些青松毛,借助青松毛的濕度保持粑粑的濕度,以免被冬天干燥的空氣很快吸去水分造成皴裂,粑粑也有了青松毛那種淡淡的清香。也可以將粑粑放在缸里或是盆里,再拿涼蔭蔭的井水泡上,三四天換一次水,存放的時間更長,既不皴裂也不霉變,可以裝到農(nóng)歷二三月份,有的甚至可以留到清明節(jié)才吃。

    從泡米、蒸飯、舂粑粑到揉粑粑,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任何一環(huán)都不能脫節(jié)。一家人要舂四五臼才夠,而且舂了飯米粑粑還要舂糯米粑粑,三四家人合在一起,就要舂一整天。所以從早到晚,都是熱熱鬧鬧,遠遠的就能聽到一個寨子里這邊、那邊傳出舂粑粑時杵棒撞擊杵臼時發(fā)出沉悶的“咚、咚”聲,聞到每家每戶里散發(fā)出的陣陣新鮮粑粑的清香,還有大人和小孩的歡笑聲,此起彼伏,洋溢著過年的喜悅。

    小伙娶媳婦后頭三年,是要到岳父母家拜年的,“拜年、拜年,粑粑在前”,在拜年的禮物中,粑粑首當其沖。有粑粑錘、用粑粑托按壓出來的各種紋樣的小粑粑,最為隆重的當數(shù)小簸箕一般大的大糍粑,而且所有粑粑都要成雙成對。糍粑圓盤如玉,寓意闔家團圓,吉祥如意,諸事圓滿。除了粑粑,還要有其它如魚、肉、糖、大紅腺雞等禮物,當“夫妻雙雙把家還”時,挑一挑是不夠,就要挑兩挑。要挑的禮物太多時,媳婦的弟弟們也會來幫忙。三年過后,逢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姑娘們都要被弟弟們接回家過年。即使是六七十歲,當了奶奶、外婆,到了大年初二這天,娘家都會派人來接回去,與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們團聚,共話家常時,火塘邊當然也少不了要燒粑粑。

    燒糍粑需要技巧,燒餌塊粑還好,燒糍粑就難為人了。會燒的是粑粑里面產(chǎn)生氣體,把粑粑都撐圓了,燒成“小胖豬”,撐破時“卟”的一聲,一股熱氣從里面噴出來,粑粑瞬間也就癟了下去,這時的糍粑潔白如玉,兩手將糍粑輕輕的撕開,立即牽出長長的白絲,晶瑩透亮,吃起更是香糯可口。要是燒得急了,沒等泡起來就糊了,是最不會燒粑粑的了。

    好吃懶做是人的天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舂粑粑已經(jīng)被機械化所取代,不用人花力氣就可以舂得很細軟,舂出來的粑粑也很好吃,不會再有人憨把楞杵的自己去舂了。舂粑粑的“杵臼”大多都退守墻角,被人們遺忘。吃粑粑也不用再等到過年,只要想吃,隨時就可以到市場上去買。坐享其成,應該是幸福的事。但吃起來,總覺得少了什么!對了,少了舂粑粑那個熱鬧的過程,也就少了幾家人在一起舂粑粑的歡樂,少了一年只有一次的年味,舂糍粑已就成為人們漸行漸遠的記憶。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

    返回首頁
    相關(guān)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