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_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_久久97超碰色中文字幕东京_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wǎng),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qū)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wǎng) 新聞中心 人物風采

    老木匠楊自道

    2017-09-06 10:31 云南日報 朱金磊 郭金燦 張一紅

    2017090610_res15_attpic_brief

    楊老在指導(dǎo)女兒做活

    施甸縣姚關(guān)古鎮(zhèn),最具特色、也最有名氣的老建筑當屬清平洞的磨劍亭。相傳,這是明朝將領(lǐng)鄧子龍將軍在此戍邊期間,磨劍殺敵的地方。

    提到磨劍亭,當?shù)乩弦惠吶硕紩氲揭粋€人——74歲的老木匠楊自道。

    在楊自道家一個不大院落的右手邊,有一間低矮的小木房。低頭走進小木屋,就進入了木的世界:木屋內(nèi),墻壁的兩邊擺放著兩條古式長條凳,長凳后面的架子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木工工具。長凳旁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根雕,小木屋被占據(jù)的滿滿當當,其中最大的一個是近兩米高的仙鶴。

    這間小木屋就是楊自道的“工作室”,從13歲學(xué)木工算起,楊自道與木工結(jié)緣了61年,是名副其實的老木匠。

    從農(nóng)家少年到工藝大師

    1943年,楊自道出生在施甸縣姚關(guān)鎮(zhèn)的一個普通農(nóng)戶家庭,動蕩的年代,家境困難,缺衣少食。楊自道13歲輟學(xué)后,就開始跟隨會木工的舅舅走南闖北討生活。

    “我從小就看著父輩們做木雕,耳濡目染,會一些簡單木工的做法。跟著舅舅可以一邊學(xué)習木雕工藝,一邊依靠手藝做活,為自己填飽肚子,也為家里省一份口糧。”楊自道說,“以前大家生活都困難,木活這門手藝大部分用來建蓋房屋,木雕手藝用途少。改革開放后,木雕手藝才慢慢開始吃香。”

    楊自道好鉆好學(xué),每到一處做活計,都會虛心向當?shù)啬竟煾祵W(xué)習,到當?shù)刂皡^(qū),觀摩有特點的建筑和雕塑,學(xué)習鉆研木工技巧和雕塑技藝。“在昆明和大理等地干活時,我都要跑到當?shù)氐乃略汉凸沛?zhèn),揣摩其精湛的雕塑工藝和木工傳統(tǒng)技法??吹枚嗔耍枚嗔耍桶岩恍┘挤ㄖO熟于心,回去后反復(fù)練習,慢慢的有了一些心得。”楊自道說。

    走南闖北多年,楊自道的木活也越做越好、越做越扎實,經(jīng)他打造的供桌、八仙桌、小圓桌、椅子、茶幾等物件,雕出的人物、動物、花鳥都栩栩如生,瞬間提升了家具的檔次。

    慢慢的,楊自道憑借著精湛的手藝,名氣也越來越大。在保山、臨滄一帶,很多人家買到好木材,都要來找他設(shè)計雕刻。2002年楊自道被授予了“云南省民族民間美術(shù)藝人”和“云南省民間文化工藝美術(shù)傳承人”稱號。

    在空閑之余,楊自道還自己編寫了一本《木工藝苑》,詳細總結(jié)了木工技藝和各式古建筑、家具、雕花的工藝技法,并對每一種雕花的寓意進行了注釋。書中還記錄著民間起房建屋的“四六句”,以及一些傳統(tǒng)的木工口訣和唱調(diào)。

    楊自道對古式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家具的愛好,也讓他愛上了古樂。平時休閑時,楊自道就在家中練習洞經(jīng)音樂。他還召集一幫老弟兄組建了洞經(jīng)隊伍,練習洞經(jīng)、越劇、黃梅戲等古樂。洞經(jīng)樂隊所用的竹笛、琵琶、阮、箏等古樂器都出自他之手。

    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把小阮,龍首即是琴頭,棗紅色的底色,加之黑、黃、綠3色的簡單點綴,眼、鱗、須、羽活靈活現(xiàn),龍首靈氣逼人,充分說明了他高超的工藝技巧。

    從情滿鄉(xiāng)里到揚名海外

    在楊自道61年的木藝生涯中,最讓他得意的作品,莫過于恢復(fù)修建清平洞的磨劍亭和看山亭。

    上世紀七十年代,世事動蕩。作為姚關(guān)鎮(zhèn)出名的木藝工匠,他猜想清平洞的磨劍亭和看山亭難逃被拆的命運,提前與幾個志同道合的鄰居合計,偷偷對磨劍亭的每一項木雕工藝進行了勾畫,對清平洞的每一個柱墩、橫梁、式樣等進行詳細的測量記錄,以便時機成熟時進行恢復(fù)重建。

    待磨劍亭和看山亭被拆除后,楊自道又偷偷將工藝較好的建筑材料保留下來。動蕩過后,姚關(guān)鎮(zhèn)的鄉(xiāng)鄰們相互籌錢,開始對清平洞古建筑進行恢復(fù)重建。這也多虧了楊自道測量的數(shù)據(jù)和建筑材料,才使得清平洞的看山亭、磨劍亭很快得到恢復(fù)重建。

    “祖輩就一直從事木活,小時候經(jīng)常到清平洞玩,當時清平洞的建造工藝太好了,對清平洞的古建筑有了很深的感情,拆除清平洞前,整天坐立不安。還好很快恢復(fù)重建了,而且我也貢獻了一部分力量,很欣慰。”回憶起當年的事,楊自道深有感觸。

    也是從那時開始,楊自道開始了亭臺樓閣的修建之路。

    恢復(fù)重建清平洞磨劍亭和看山亭后,楊自道在保山、臨滄等地,甚至在緬甸都成了名人,每年都會有來自各地的人慕名找到他,邀請幫忙修建祠堂、亭臺樓閣。30多年來,楊自道帶著幾個徒弟以復(fù)古的方式,修建了七八十個亭臺樓閣。

    提起修建的亭臺樓閣,楊自道拿出了一位緬甸客戶給他寄來的地方志。地方志的封面是楊自道在1986年到當?shù)匦藿ǖ臉情w圖片,里面詳細記錄了楊自道的事跡和經(jīng)歷,以及那座樓閣的歷史。這是對他手工藝的充分肯定。

    “那座三層的樓閣修建的很氣派,雕花也比較精致,是我的得意之作。”楊自道自豪地說,“從那以后得到當?shù)厝说某浞挚隙ǎ净钤絹碓蕉啵闶情_拓了海外市場。”

    從單槍匹馬到女兒傳承

    在楊自道家的庭院里,一座水泥雕塑的假山造型獨特,頗具風味。假山旁,矗立著一尊未完成的關(guān)公像。雖然還沒完工,但關(guān)公威嚴的神態(tài)呼之欲出。

    “年紀大了,視力也不太好,做工慢,很多細活都是由兩個女兒完成。”楊自道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就有意培養(yǎng)她們,自己有了幫手,不用再單槍匹馬了。”

    楊自道的大女兒楊翠芬今年50歲,17歲開始跟著父親學(xué)木工,現(xiàn)在已能獨擋一面。17歲,正是如花似玉喜愛女紅的年紀,楊翠芬卻不得不拿起刨花工具和鉆頭,跟父親一起打制家具。

    “雖然從小就喜歡舞弄父親的木工工具,但真正學(xué)起來,親戚鄰居還是有很多閑言碎語,畢竟女孩沒有學(xué)木工的?,F(xiàn)在想來,要感謝父親當初的堅持。”楊翠芬說,“自己不能跟父親四處起房建屋,就和妹妹在家中做一些木雕工藝品和雕花家具,在農(nóng)閑時節(jié),每年也能收入兩三萬元。”

    聊得興起時,楊自道搬出了自己珍藏著的一個傳統(tǒng)中式木制盆架。這個盆架用楸木作材料,不用一鐵一釘,榫卯相扣而成。楊自道就著這個盆架講起了中國的木工工藝藝術(shù)和木藝技術(shù)的精湛。

    “傳統(tǒng)木工工藝博大精深,自己祖輩就曾幫土司修建衙門,對樓閣亭臺的雕花、式樣等非常有心得,自己這一代撿起來后,在做好一個手藝人的本分事情的同時,要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能丟??!”楊自道說。

    楊自道父女經(jīng)常依據(jù)不同木材的色澤、材質(zhì)來制作工藝品。他家客廳茶幾上的麻姑獻壽就是用一整段楸木,就著紋路和色彩的變化雕出麻姑清秀的臉龐、飄飛的裙裾和籃中壽果。他們就地取材,按照樹木的形狀、紋路雕刻的筆筒、簪子、擺件等藝術(shù)工藝品,受到游客喜愛,供不應(yīng)求。

    在楊翠芬家,屋里的茶幾、電視桌、供桌、擺件,甚至是供奉的天地牌都是父女3人聯(lián)手制作的。堂屋正面用的椿木鏤空門窗也是他們合作完成雕刻的,水泥鋼筋的墻體里,椿樹特有的紅色讓人看著格外溫暖,這是他們父女3人愛的結(jié)晶。

    值得欣慰的是,楊翠芬的兒子也加入到了其中,跟隨著爺爺學(xué)習建造亭臺樓閣工藝,楊家的木工工藝有了新的傳承人。(朱金磊   郭金燦 張一紅 文/圖)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

    返回首頁
    相關(guān)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