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檔案】保山彝族的“打跩”
彝族在云南分布甚廣,音樂寶藏極為豐富。保山彝族的“打跩”,其音樂、舞步、伴奏樂器等,不同于鄰縣的“打歌”,也有別于外地的彝族歌舞。
居住在怒山的崇山峻嶺中的保山彝族兄弟勤勞質(zhì)樸,能歌善舞。逢年過節(jié)、喜慶之時,都喜歡“打跩”。過去稱之為“打老凡”,男女老少都來跳,大家都來歡樂的意思。
為什么叫“打老凡”?這里有個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彝家山寨有個作惡多端的鬼神,它經(jīng)常竄到寨子里搶姑娘,誰也制服不了它。一天,鬼神搶走了第二天就要成親的一個彝家姑娘。姑娘非常氣憤,但又無力反抗。數(shù)日后,姑娘在鬼窟里燒火、不小心把煨水的銅罐掉落在地上,鬼神聽到了響聲,驚慌得跳起來,斥罵姑娘說,我最怕聽銅器的響聲,你不知道嗎?姑娘略有所思地說,你力大無窮,怎么會害怕小小的銅器響呢?鬼神說,一個煨水銅罐掉在地上,我就心慌肉跳,要是銅器響聲再大,我就急死了。下次再不留心,我剝你的皮!
次日清晨,姑娘偷偷奔回寨子,把此事告訴了家里人。鄉(xiāng)親們知道了,決心想辦法治服鬼神。不久,他們用紅銅制了嗩吶、白銅制了“大號”,黃銅制了小鈸、鬧子。傍晚時,在鬼窟洞口大吹大敲,隨著歡快的樂曲和喧鬧的打擊樂節(jié)奏,縱情地跳起舞來。鬼神突然聽到這么多銅器的響聲,被嚇得膽顫心驚,很快就死了。從此,寨子里的姑娘們得到了自由和幸福。“打老凡”這種舞蹈習(xí)俗也在村寨里流傳開來。
現(xiàn)在,打拽多在傍晚和晚上進(jìn)行,舞姿剽悍、灑脫,舞步粗獷豪放,剛健有力。跳舞者很費勁,常常滿身大汗。每種舞步一般重復(fù)跳十二次、跳完兩種舞步,才歇息片刻,故能堅持跳的多為男性。“打跩”以手腳的動作變換和相互間的配合為主,順著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圈相視而跳,跳時極少唱。有時舞者還要手持紅色和綠色的毛巾或綢帶。舞步主要有《三步轉(zhuǎn)》、《斑鳩吃水兩面翻》、《擺花舞》、《蛇蛻皮》、《散花調(diào)》五種。
彝族的“打跩”(一)
彝族的“打跩”(二)
樂隊一旁伴奏,一般不參加跳。其旋律以五聲音階宮調(diào)式和羽調(diào)式為多,音域不寬。有的旋律中出現(xiàn)了不同調(diào)式的交替,增加了曲調(diào)的色彩性和推動性。曲式基本都是一段體結(jié)構(gòu),多以兩小節(jié)為一短句。歡快熱烈,通暢連貫,規(guī)整對稱,舞蹈性強(qiáng),多次反復(fù),收束短促,常以中速開始,逐漸加快達(dá)到稍快速度。喧鬧的打擊樂聲烘托著兩支嗩吶齊奏的可觀音量,雖嫌單調(diào),但舞者越跳越自在,越跳興致越高,消除了疲勞,忘卻了苦惱。(責(zé)任編輯:楊永明)
注:檔案保存于市檔案館,摘自《保岫情采》,館藏檔案。
責(zé)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