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麥莊核桃“領證”進市場
幾排藍頂白墻的廠房靠山而建,里面陳列著一應俱全的生產設備和精準的檢測儀器,工人們在緊張有序地去殼、分揀、包裝……這是隆陽區(qū)瓦窯鎮(zhèn)下麥莊核桃專業(yè)合作社遷址重建并成功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后的全新景象。
“這證啊,必須得辦!” 下麥莊村支書楊學貴深有感觸地說。下麥莊140戶477人,全村核桃種植面積8000多畝,村民80%的收入來源于核桃。2016年,下麥莊被評為國家級核桃種植示范基地。同年,成立了下麥莊核桃專業(yè)合作社,專門收鮮果烘干出售。由于核桃市場低迷,兩年虧了5萬多元。面對這種窘境,2016年,楊學貴帶著村“兩委”到大理、楚雄專程學習考察核桃干果的深加工后,開發(fā)了棗夾核桃系列產品。因下麥莊核桃皮薄肉厚,味道醇香,加之他們選取新疆上等棗,所以棗夾核桃系列一經面世,就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 “當年,我們在保山飛機場設了專柜,一星期就有3萬多元的營業(yè)額,可因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不久產品就被下架了。成都的一家大超市以每月10噸的產量和我們簽訂單,因同樣的原因,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說到這,楊學貴無限惋惜地攤了攤手。顯然,解決下麥莊核桃銷售難題的關鍵就是——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
“這證啊,來之不易!”談及辦證兩年的苦辣酸甜,楊學貴感慨良多。“早在2016年6月,我們就申請,可困難重重。這老廠房只有1畝多,與3畝的要求相距甚遠,廠房只能新建。在建廠房的過程中,區(qū)食藥監(jiān)局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支持,不僅派工作人員下來給我們搞丈量、規(guī)劃和設計,還幫我們購置了200多萬元的生產及檢測設備。今年1月,廠房順利建成后,我們參加了長達3個月的質量檢測培訓。經過專家3次評審,今年3月9日,我們終于申請到了食品生產許可證。”
現(xiàn)在,有了食品生產許可證這個資格證明,下麥莊核桃專業(yè)合作社研發(fā)的核桃油、蜂蜜核桃仁、棗夾核桃等系列產品終于可以“登堂入室”,每賣出1噸,就有1萬元的利潤。真是觀念一轉天地闊。山還是那山,人還是那人,核桃還是那核桃,可日子就不一樣啦!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