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消失的漢營東岳廟
本網(wǎng)訊 東岳是中國漢文化五岳名山之一,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chǎn)物,后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東岳是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因地方也信奉東岳廟,于是全國各地也在修建。保山漢營東岳廟位于保山市隆陽區(qū)蘭城街道辦事處漢營村委會漢營小學南側。其坐向為坐西向東,共三進兩院,東西長64.7米,南北寬47米,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有山門、東岳 殿、十大閻羅殿、黑白無常殿、子孫殿,建筑面積1016.1平方米。20世紀50年代作糧點倉庫至2002年,2003年8月產(chǎn)權歸還漢營村辦事處老年協(xié)會。
東岳廟相傳創(chuàng)建于南詔時期,據(jù)明人所撰 《東岳廟記》 載:“諸葛營……故有東岳廟,蓋行祠也?;鼊?chuàng)于志,謂蒙氏也肇,元也更,而大明則盛焉廟無文記,靡知誰革。正德辛巴 (1521年) 云南參政以分守金滄道至郡,謂廟未者于祀典遂撤泰岳之像而置諸葛氏忠武侯像其中,廟北故有侯祠,改為公署于郡城。已而□多虞驚,人多疾病,歲數(shù)均年。于是永昌知府告于整飭,金騰兵備副使 (唐胄) 遂以其事屬諸姜媼者焉……乃首為泰岳神像及諸神之侍者奉安于故廟,乃以漸成。”又據(jù)清光緒《永昌府志》 卷二十六 《俗祀》 記載:永昌府城周隅歷有東、南、西、北、中五岳廟,均屢毀屢修。其中“東岳廟,在府城南七里諸葛營。清康熙年間總兵周化鳳修,后毀于火。乾隆四十七年士庶重建。清道光五年知府陳廷鴏重修。辛酉兵燹拆毀。該地士庶重修。”關于這座古廟,道光年間,永昌知府陳廷鴏在《重修永昌東岳廟碑》曾做過記載:“鋢惟岱宗,作鎮(zhèn)東方。宣氣布澤,以生萬物。厥靈蓋昭昭矣??贾d記,謂:人終,魂魄旋泰山,祈福者必資焉。廟貌所由,遍于天下也??ぶ?,距城五里許,為漢相諸葛屯軍地,岳廟即建其中。靈光巋然,最為巨麗。俗于莫春時,迎神賽會,舉國拜瞻。是日,每有惠風時雨,蓋人心精誠所聚,神必應之,以示不爽有如是。然自前總鎮(zhèn)偏圖重建后,廟之闕而不修者,歷有年所。殿宇摧殘,風雨剝蝕,將何以肅其觀瞻?余建議興修,維時同僚諸君子及郡之人士翕然樂從。乃擇日鳩工,內(nèi)而殿楹,外而繚垣,丹之堊之,罔墜前人之舉,于以祈年,順邀神貺而慶安全,不亦休哉!工既蕆,書以志之,不沒眾善,亦以為來者勸。”碑原立于東岳廟內(nèi),碑文記載諸葛營東岳廟重修原因、經(jīng)過,以及歷代官紳民眾在此朝夕朝拜祈禱、舉行迎神、送神廟會的盛況。廟內(nèi)現(xiàn)存建筑為清光緒年間重修,是隆陽區(qū)境內(nèi)規(guī)模最宏大的自然神廟。該廟的存在,對于了解歷史上保山自然宗教發(fā)展的情況以及與中原地區(qū)自然宗教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有一定參考價值。
東岳廟的主體建筑東岳大殿為穿斗加減柱抬梁混合式屋架結構,二重檐歇山頂,青灰瓦屋面建筑。其建筑規(guī)模宏大,用材粗大,結構雄奇。整間房屋,由48根大柱支撐,分為五開間五進間,舉架高大雄偉,內(nèi)部寬大深邃,雕飾富麗堂皇。面闊達23.3米,進深15.5米,建筑面積361.15平方米。房屋四周設置回廊。殿宇屋頂翼角在“文化大革”“破四舊”期間被鋸掉,角梁、掛枋、雀替部位的浮雕也大部分被鏟除。屋頂覆瓦瓦當均有紋飾,反映出該殿自明清以來多次維修增補的痕跡,保存了明清時期不同時代的瓦當紋飾的特點和藝術風格。
東岳殿西10米處建有子孫殿,為五開間三進間單檐硬山頂青灰瓦一層平房。面闊17.9米,進深10.88米,建筑面積194.8平方米。東岳殿南北兩廂各5間,規(guī)格一致,內(nèi)供奉十大閻羅,民間稱其為閻羅十殿。廂房均為面闊20.7米,進深5.5米,臺基高0.3米。建筑面積227.7平方米 (南北各113.85平方米)。為減柱抬梁式屋架結構,五開五進間一層單檐硬山頂青灰瓦屋面平房建筑。
閻羅殿東山墻外緊連的黑、白無常殿(南黑,北白),為單檐硬山卷棚頂建筑。兩殿面闊均為3.6米,進深4.5米的一開一進間青灰瓦屋面平房。東岳殿正東20米處原為山門,據(jù)村中老人回憶,正山門南北兩端各有側門,正門建成過廳式,三開間,明間作山門,兩次間為馬王殿,供奉馬王爺。東岳廟古建筑群東臨漢莊城址,西距諸葛堰、法寶山寺等文物古跡不遠,具有較好的旅游開發(fā)前景。2005年公布為保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漢營社區(qū)在上級有關單位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正在重修,將再現(xiàn)其輝煌的歷史面貌。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姜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