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級貧困村的涅槃之路
一個國家級貧困村,5年間一躍成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村、全市文明村、縣鄉(xiāng)脫貧攻堅紅旗村,5年間,這里發(fā)生了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龍陵縣龍新鄉(xiāng)茄子山村,去探尋——
距離龍陵縣龍新鄉(xiāng)政府12公里的茄子山村,平均海拔1900千米,是典型的冷涼山區(qū),耕土缺乏、產業(yè)結構單一、缺技術、缺勞力……阻礙著茄子山村的發(fā)展。2013年,茄子山村被納入國家級貧困村,全村934人中低保戶432人。
扶貧不能養(yǎng)懶漢
扶志先斷等靠要
“盡管一直以來大家都知道勤勞致富的道理,也明白好逸惡勞的危害,可是,部分人家仍靠微薄的低保度日而不思進取。他們的游手好閑、無所事事不僅給自身家庭脫貧造成嚴重阻礙,也影響著村里的未成年人。”“2015年前后,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常有村民私下議論這些事。”作為龍陵縣僅有的兩位女支書之一,女性的敏感讓茄子山村的村支書蘇會美意識到了這個阻礙發(fā)展的潛在隱患。扶貧政策沒有讓部分農戶真正走出貧困,相反,他們在思想上的貧窮日趨嚴重。
說起剛剛被納入國家級貧困村那兩年的狀況,蘇會美仍覺心悸。
就在蘇會美為好吃懶做的低保戶頭痛的時候,2015年、2016年,龍陵縣兩會上連續(xù)有代表委員提出扶貧與扶志問題,與此同時,國務院扶貧辦等7部印發(fā)的《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也開始在各地大力推進。
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精準確定扶貧對象,找到“貧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大小會議上反復提到的精準扶貧被提上了茄子山村脫貧攻堅的議事日程。對那些有田地不種、有勞力不務工,坐等低保的家庭,堅決取消低保;低保只留給因病致貧和確實失去勞動能力的家庭。
取消低保的人會不會有抵觸情緒?長期以來形成的惰性如何破除?取消低保后他們靠什么生活?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村“三委”提前應對,與村民小組長反復溝通商議,制定工作方案。先通過張貼標語,召開黨員會、戶長會、村民代表會等形式把政策宣傳到戶,對存在抵觸情緒的村民由小組長、村“三委”成員和駐村扶貧工作隊逐戶做工作。“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不僅要跟他們宣傳取消低保,還解釋為什么要取消低保。”大家把丈夫失去勞動力,只身赴廣東每天打兩份工的村民李云虹作為勤勞致富的勵志典型進行宣傳,激勵那些有勞動力但惰性嚴重的中青年男子?! ?/p>
“我們就是廣泛向群眾宣傳,‘人窮志不短 扶貧不扶懶’‘扶貧不是發(fā)錢 脫貧不養(yǎng)懶漢’‘貧窮落后不光榮 好吃懶做很可恥’等觀念,讓大家明白只有苦干實干,才會獲得支持。”趙家小組小組長趙恩強說。
在村“三委”的帶領下,在扶貧工作隊和10個小組長的積極支持下,經過反復宣傳、層層工作,2017年11月茄子山村的低保戶只保留了重病、殘疾、確實無勞動力的21人。全村上下逐漸形成了“脫貧不等不靠,小康勤勞創(chuàng)造”的共識,此時的茄子山村已為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量身定制扶貧策
精準到戶不打折
低保取消的同時,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成了村“三委”的頭等大事。在茄子山村,最好的稻田,畝產不超過500斤,想靠種植脫貧是行不通的,那就只能離開土地做文章。在結合茄子山村情進行分析研究后,村“三委”決定走依靠勞務輸出推動精準扶貧的路子。
既然是精準扶貧,就要精準地掌握各家各戶的家庭情況,精準到村民的所思所想。“當時,我們同村‘三委’一班人逐戶摸底調查,從家庭狀況、勞動力情況到脫貧致富需求、就業(yè)意向……并分門別類造冊登記。”已經在茄子山村扶貧4年的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段江平向記者回憶了當時的情況。精準掌握了全村勞動力情況的茄子山村,于2017年9月在龍陵縣率先成立了村級勞動力資源服務站?! ?/p>
村民們發(fā)現,服務站成立后,大家就近務工的機會增多了。因為凡是在茄子山村轄區(qū)的工程,按程序中標后,服務站都會與承包方主動溝通,優(yōu)先錄用茄子山村的剩余勞動力,讓村民實現就近務工。
服務站還積極與縣人社局和縣內有用工需求的企業(yè)對接,按照勞動力情況、就業(yè)意向,為登記在冊的村民牽線搭橋,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企業(yè)。
為鼓勵村民外出務工,服務站用足用活相關政策,按照轉移就業(yè)地點,為外出務工人員申報交通補助。“省外務工補助1000元;市外省內務工補助500元;市內縣外務工補助100元。雖然錢不多,但卻發(fā)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蘇會美欣慰于服務站工作發(fā)揮的作用。
服務站傾心為民的服務,加快了茄子山村“輸出一個人,脫貧一家人”勞務扶貧初衷的實現。2018年,茄子山村450位勞動力中,有308人實現外出務工和就近務工,僅勞動力外出務工收入就使每個家庭增收15000元左右?! ?/p>
從前的低保戶寸守啟,從50元的低保吃到240元的低保,取消低保后,村里為他找到了工作,一年下來,除了自己的花銷還有1.3萬的結余。
一家4口吃低保的趙石宗,田地不種,牲畜不養(yǎng),靠800多元的低保生活。現在僅兒子一人一月就是2800元的收入。像這樣的例子在茄子山村還有很多,勞務輸出的精準幫扶,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讓茄子山村真正走出貧困。
除了成立勞動力資源服務站做好勞務輸出精準幫扶外,2017年9月村里還同期成立了龍陵豐肥畜禽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幫助留守農戶實現養(yǎng)殖脫貧。“養(yǎng)殖扶貧不僅要精準到戶還要具體到養(yǎng)殖數量。”蘇會美告訴記者。為了真正讓養(yǎng)殖補助發(fā)揮作用,村里明確了補助必須用于養(yǎng)殖的硬性規(guī)定,先養(yǎng)后補,入戶調查見到牲畜才進行補助兌付,確保扶貧資金不被挪用。
合作社成立3個月后,首批補助款共計26.4萬元兌付到69戶農戶手中,一年后,69戶農戶實現了70余萬元收入。村民們漸漸形成了依靠黨的好政策,勤勞致富奔小康的意識。作為村民的當家人,蘇會美說,用好管好扶貧資金,是對群眾負責也是對上級負責。
農戶的思想實現了從等靠要、圖安穩(wěn)、重農輕商輕務工向自立自強、靠雙手拔“窮根”、摘“窮帽”的轉變。
“積分”兌出脫貧志
“攀比”激發(fā)內動力
在好多人眼里,“愛心超市”只是扶貧的一種補充,可在茄子山村,“愛心超市”同樣發(fā)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記者看到,茄子山村的“愛心超市”積分評定標準,除了傳統(tǒng)的政策知曉、家庭美德、人居環(huán)境等項目外,還結合村情加入了畜牧養(yǎng)殖、外出務工人員、產業(yè)發(fā)展等加分項。“既然講精準,那么評定標準也要緊扣村情,勞務輸出和牲畜養(yǎng)殖是我們村脫貧致富的關鍵,所以加分項里就不能少。”按照精準的要求,村“三委”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不斷細化“愛心超市”方案,終于出臺了不可復制的具有茄子山特色的“愛心超市”方案。
在積分過程中,一家一戶的榮譽感被調動了起來,“愛心超市”讓自立自強、勤勞致富,鄰里和睦、家庭美德的“攀比”成為常態(tài),村民們習慣了“以獎代補”的方式,自覺、積極地參與到脫貧攻堅行動中。以前統(tǒng)計工作中最傷神費力的產業(yè)發(fā)展、勞務收入、務工長短、家庭養(yǎng)殖等情況在積分登記中實現了精準掌握。
“‘愛心超市’激發(fā)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實現了扶貧、扶志與扶德的有機結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凝聚了精神動力。”對“愛心超市”的作用,段江平充滿信心?! ?/p>
從國家級貧困村到全市脫貧攻堅先進村,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2018年底茄子山村的低保戶僅為32戶75人,貧困發(fā)生率從2014年的48.6%下降到2018年的1.69%,通過自身努力甩掉了“窮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我們不但要脫貧,我們還要按照這個方式繼續(xù)走下去,在消除貧困的基礎上,向生活富裕邁進。”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動力,走上鄉(xiāng)村振興的康莊大道。這是蘇會美的愿景,也是所有茄子山村民對未來的期許。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