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黑臭,治好更要管好
2016年初,隆陽區(qū)的紅花河、西大溝和大小橋河被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jiān)管平臺,黑臭水體治理問題日漸引起大眾的關注。隆陽區(qū)各相關部門以全面推行河長制為契機,因地制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治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總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城市黑臭水體是市民反映強烈的水環(huán)境問題,不僅損害城市人居環(huán)境,也嚴重影響城市形象。一條河渠是否為黑臭水體,市民不需要任何技術手段,完全可以憑借感觀進行判斷。以前的西大溝、紅花河以及大小橋河兩岸,雜草長得比河堤還高,有大部分河堤被居民開挖成了菜地,有的則被種上柿子等果樹,甚至還有亂搭亂建、亂堆雜物等占用河堤的現象。河道內漂浮著各種垃圾,加之臟水污水直接排放進來,導致河道臭氣熏天、蚊蠅亂飛。每每提及這三條河市民無不搖頭皺眉。
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過程中,相關部門將黑臭水體治理和海綿城市有機結合起來,綜合管網建設、污水污泥處理進行系統治理。同時,通過源頭雨污分流控制和末段沿河截污兩種方式進行治理,嚴格設計截污、清淤、河岸整治等環(huán)節(jié),制定并實施“一河一策”的深度治理要求,水環(huán)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圓滿完成了2018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的目標。
黑臭水體整治效果最重要的是要看公眾滿意度和長效機制建設情況,只有周邊市民滿意了,才能認為治理工作到位了。如今,這三條河流河水清澈見底,岸邊綠蔭環(huán)繞,裝點著城市,扮靚著市民的生活,市民紛紛伸出大拇指點贊。然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不是“一次性”工程,長效機制才是周邊市民長期滿意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持續(xù)性地投入和治理,才能實現百姓“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優(yōu)質水環(huán)境。因此,要強化管理制度,嚴格實施四級河長制,建立相關治河措施,定期進行水質監(jiān)測,有效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jiān)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xù)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