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檔案】武略將軍郭步英碑記
武略將軍郭步英碑,是板橋鎮(zhèn)沙登村郭姓祖碑,碑文記載了一世祖是明代武略將軍郭步英,授正千戶之職,因戰(zhàn)功受封的土地及四至方位,土地用水分配方式等?,F(xiàn)收藏于沙登寺。該碑為青石質(zhì),座已散失,碑身整體保存較好,高142、寬58厘米。碑文直書陰刻27行,1180字,字體為楷書,原碑是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二月十六日,郭曾祖爺初立。后因碑不慎損壞,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三月初二,郭毓盈、郭毓才等人按照原碑大小尺寸重新刻立。
武略將軍郭步英碑
碑文:
一世祖爺郭步英武略將軍正千戶之職
三世祖爺郭明號奉
旨家譜碑記 慶陽府
大明洪武初年,太祖欽調(diào)一世祖郭步英步薩步寅步朗步屯弟兄五人統(tǒng)帶小軍六旗,原符系陜西安化縣人氏,隨沐國公在一打蘆川,開江頂哨一關(guān)陣亡步寅,二打水云關(guān)陣亡步郎,三打望城關(guān)陣亡步屯,打通到火燒營住扎敘功償, 祭弟兄三人,發(fā)任沙木郎安葬,隨師征打地方,成平敘功分隊(duì)加官論職,分地住扎,樓草為摽,各認(rèn)旗號為界。
一世祖郭步英加官武略將軍正千戶之職。
一世祖爺郭步英、薩敘立猛令所通事,又帶管理軍伍事務(wù),郭步英自立官村成業(yè),弟兄二人取功勛得竹壩一塊作田,東至大路,南至段定號溝,西至小村門首并橫路,北至趙中號溝,郭步英蔭分開勛業(yè)得蘆壩一塊作田,東至官村小村門首橫路,南至段定號溝,西至劉奇四五田,北至趙中號溝。隨帶小軍旗□段大旗,隨步薩猛合通事常隨使用,又得號田一分,大明田一分,插旗田一分,馬料田一分,東至官村橫路,南至溝,西至中溝壩,北至小路。賠嫁李本號□大田一分,又成功田一分,通事田一分,又開功田一分,射箭田一分,又無功田一分,郭明號、李本號郎舊二人初行繼意赴。
部院三司起本奏
又有象山一支,坐落三太子后首,東至坡腳,西至斫三劍,南至河北,上至嶺崗,下至凹,四至開列于碑,以留后世作為證據(jù)。洪武皇帝批準(zhǔn)開皇壩作田,為不論有號無號,有主無主,有墳無墳,遇而開之,開通之后,立為號溝,共立十八水頭,明號、本號敘成清冊回本□。
銷又賞賜成功田一分,東至官村門首橫路,南至號溝,西至劉奇四伍田,北至趙中號溝,其皇壩十八號立定有十八號田,又開永昌府、保山縣將十八號田報(bào)明作糧,均分水路輪流轉(zhuǎn)放,設(shè)立碑記,留傳后人,以上土田留與后代子孫習(xí)業(yè),郭曾初立碑記不得紊亂,照依碑所行,后有李世科告陸羊,歸理扳扯千舍,郭繼、郭唐入保山縣當(dāng)差入城東至三甲,立為世代里長,隨帶小軍五旗入三甲,甲首一戶段一旗 ,自立北屯住坐一戶李二旗,自立東方村住坐一戶楊三旗,自立達(dá)達(dá)營住坐一戶李四旗,自立馬官屯住坐一戶楊五旗,自立玀玀墳住坐入城東里三甲,后地方太平有一世祖爺步英、步薩弟兄二人商議回陜西原家鄉(xiāng)搬□家眷,步英祖之妻系黃總兵之長女,在原郡亡,故后在永成家落業(yè)又娶妻李氏所生二子,長子名軍,次子名師。步薩祖由原郡□妻朱氏所生三子,長子名諸,次子名荀,由陜西到永。步英祖自立官村成業(yè),步薩祖自立小村成業(yè)。以上田地弟兄二人均分。 外有臥獅窩食米壹斗。
萬歷八年二月十六日 郭曾祖爺初立碑記
今將充當(dāng)身差催丁輪流開記 郭世平
第一考臥獅窩郭連友頂一丁,第二考臥獅窩郭耀起曉起頂一丁,沙登村小猛戛頂一丁,第四考中站郭安基、郭烯頂一丁,第五考郭發(fā)科頂一丁,第六考郭發(fā)枝頂一丁,方家寨第七考郭維基、郭金,第八考金家門前郭玉基、郭鉮,第九考郭錢、郭銹,第十考郭創(chuàng)基、郭?;?,第十一考,門前郭樹基,門前第十二考郭林基,潞江第十三考郭秀基。以上合族共十三丁輪流更報(bào),每丁催收二年,有遺留里長田一分,大小七坦,東至本宅田南五號溝,西至陳姓田,北至溝,四至載明碑內(nèi),又有秧田四坦,遁年納租拾捌石,此田有秋糧壹斗柒升八,合案催丁上納,永遠(yuǎn)為據(jù)。
光緒二十六年三月初二日重立碑記郭毓盈、郭毓才、郭存、郭蒲、郭明、郭浴、郭順、郭健、郭延德、郭明友、郭延發(fā)、郭瑞、郭尚志、郭文達(dá)、郭延奎、郭宣仝立碑記
武略將軍郭步英,永昌府志無記載,只有民間流傳:在明朝洪武年間被封為武略將軍的陜西安化人郭步英在沙登村安家落業(yè)……在古老的永昌壩子誕生了作為家庭生活必用的工具---甑子的傳說。
該碑的出現(xiàn),得到了證實(shí),碑文主要內(nèi)容:“大明洪武初年,太祖欽調(diào)一世祖郭步英步薩步寅步朗步屯弟兄五人統(tǒng)帶小軍六旗,原符系陜西安化縣人氏,隨沐國公在一打蘆川,攻打江頂哨一關(guān)步寅陣,二打水云關(guān)步郎陣亡,三打望城關(guān)步屯陣亡,打通到火燒營住扎時按軍功補(bǔ)償六旗士兵,祭陣亡的弟兄三人后,發(fā)往沙木郎安葬,后隨大軍征打了多個地方,沐國公平定云南后論戰(zhàn)功分隊(duì)加官論職,分地駐扎,樓草為摽,各認(rèn)旗號為界。一世祖郭步英加官武略將軍正千戶之職,在沙登安家落業(yè),并按功勛分得了土地。碑記述了土地的四至,土地用水分配方式。后郭步英、郭步薩兩兄弟回原籍遷來了家眷,郭步英在沙登立業(yè),郭步薩在小村立業(yè)等情況。
該碑的出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它對了解明朝軍隊(duì)基本構(gòu)成,移民、軍屯及社會狀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價(jià)值、研究價(jià)值,可補(bǔ)其他史籍之缺。
一是從碑文記述 “大明洪武初年,太祖欽調(diào)一世祖郭步英步薩步寅步朗步屯弟兄五人統(tǒng)帶小軍六旗,”說明了明朝軍隊(duì)的基本建制,是由“小軍六旗”組成。
二是從碑文記述“……郭步英、薩敘立猛令所通事,又帶管理軍伍事務(wù),郭步英自立官村成業(yè),弟兄二人取功勛得竹壩一塊作田……郭步英蔭分開勛業(yè)得蘆壩一塊作田……隨帶小軍旗□段大旗,隨步薩猛合通事常隨使用,又得號田一分,大明田一分,插旗田一分,馬料田一分......”按功勛分土地,實(shí)際上就是軍屯。與明史記載的軍屯時間相符。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初七日,朱元璋下詔屯田云南。《明史•本紀(jì)第三•太祖三》記載:“十九年九月庚申,屯田云南。”
三是從碑文記述“......后地方太平有一世祖爺步英、步薩弟兄二人商議回陜西原家鄉(xiāng)搬家眷,步英祖之妻系黃總兵之長女......步薩祖由原郡□妻朱氏所生三子,長子名諸,次子名荀,由陜西到永......”說明保山移民是怎樣來的,與明史記載基本相符。《明實(shí)錄•明太祖實(shí)錄》記載:“洪武二十年八月乙亥,詔在京軍士戍守云南者,其家屬俱遣詣戌所,戶賜白金十兩、鈔十錠。令所過軍衛(wèi)相繼護(hù)送。”(責(zé)任編輯:楊永明)
注:檔案保存于保山市檔案館。
責(zé)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