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騰沖人間煙火氣
騰沖漸漸進入冬天了。
騰沖的冬天似乎格外冷,寒風呼嘯,冰霜滿天。
天寒歲暮時,一縷縷煙火肉眼可見。
說起煙火氣,總會很容易想到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場景。 “廚下烹鮮,門庭成市開華宴;天宮擺酒,仙女飲樽醉廣寒”從古至今,“民以食為天”深入人心。在騰沖,最喜愛飲食文化中那縷縷煙火,治愈心靈的煙火。
清晨的煙火,慰孤獨。
老家門前有家早點鋪,鋪子不大,20平米的屋內擺了四五張桌子,走廊上擺著三個煤氣爐子,爐子上的鋼鍋里永遠是熱氣騰騰的,旁邊簡易的木板搭成的灶臺上放著鍋碗瓢盆,不時發(fā)出叮叮當當?shù)捻懧?,在清晨的霧氣氤氳中,脆生生的飄出很遠。早點鋪的老板是個40歲左右的婆娘(對已婚婦女的稱謂),眉清目秀,手腳麻利,干起活來就像風一樣,忽的跑這里一下,忽的跑那里一下,似乎總有充沛的、用不完的精力。
六點左右,早起上學的孩子們,喜歡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早點,或餌絲、或米線、或面條、或餃子,有時還會有聞名遐邇的稀豆粉。三三兩兩,七個八個,大家圍著熱騰騰的爐子站著,使勁烘烤著凍僵的小手,不時跺著腳。一會功夫,早點端上桌,雖說只收一半錢,但數(shù)量一點不少。撒上蔥花、放上芝麻油、蒜油、辣子油等各種調料,攪拌幾下,合著凜冽的寒風一起下肚,五臟六腑全都舒服了個透。邊吃邊笑,邊笑邊急,孩子們急匆匆的來了,走了.......
接著,早起務工的人們來了。停了摩托,摘下頭盔,手套,口罩,大聲來句:老板,來碗餌絲,加一塊錢的冒子。老板笑盈盈的答應著,分分鐘冒著熱氣的早點便端上桌來。于是,圍坐桌旁,幾個人吃著早點,交流著各自的生活,傾訴著生活的不易,換來互相調侃的快樂。吃罷,向老板娘挑逗式的吹吹口哨,重新戴上口罩、手套、頭盔,踩響摩托,奔向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各個角落......
這樣的地方,煙火氣會野蠻生長,催化出人情味。
這個冬天的清晨,因了這冒著煙火氣的早點鋪,因了這有人情味的老板娘,大家不再孤獨。
傍晚的炊煙,撫焦躁。
騰沖人的家里,許多都留有柴火灶。雖然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走進千家萬戶,但騰沖人最留戀的,還是那老式的柴火灶,那彌漫著松香的廚房。
小時候,我最喜歡蹲在灶門前(騰沖人燒火的地方)看媽媽做飯。聽著灶里的柴火噼里啪啦的響聲,不時有顆顆火星濺出。聞著木炭發(fā)出的陣陣松香,看著灶前鍋里升起的層層蒸汽,肚子會不由自主地生出對饑餓的敬畏。柴火灶做飯是慢的,快不得,你得一塊塊添柴,耐心地等著,等著煙火彌漫,等著冷水沸騰,等著飯菜冒出柴與火的香味。實在等不得,便往灶里丟上幾個土豆或紅薯,慢慢地等著,目睹著生與熟的變化。在這耐心地等待中,所有的焦躁都趨向平靜。
整個寨子響起鍋鏟的炒菜聲、碗筷的撞擊聲、熱水的咕嚕聲、母親呼喚孩子吃飯的聲音......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很亂很亂,卻讓人莫名覺得心安,讓人瞬間超脫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疲倦。
生活的喧囂讓我們焦躁,總是火急火燎地想要追趕什么。這個日落黃昏,縹緲的炊煙讓我安靜。
深夜的燈火,愈疲憊
夜已深,你還在路上奔波。料峭的寒風吹過,脖子忍不住縮了又縮。
家門口,抖落一身寒風,輕輕推門,總有一盞燈、一盆火,在等著你。
騰沖許多地方還保留有火塘,尤以猴橋、明光、滇灘三地為多。每到傍晚,家庭主婦早早便把火生起來,整個家變得溫暖起來。晚上,一家人總喜歡圍坐在火塘旁,或說說今天的趣事,或講講明天的打算,或談談孩子的教育,溫馨熱鬧。孩子們總是坐不住,又舍不得離開,便把土豆、玉米、紅薯、栗子等埋在火堆深處,不時翻看、翻看,惹得大人們陣陣呵斥。直到火塘灰里傳來撲鼻的清香,才被允許翻看,“啪啪”地拍拍灰,撕成兩半,心滿意足地吃著,大人們才得以繼續(xù)聊天。
冬日的寒冷,在暖暖的火塘旁,消失殆盡。
沒有火塘的地方,家中也總備有熱乎乎的火盆、火爐、飯菜以及明晃晃的燈光,在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里,為你,撐起一方晴空。
白天的我們,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磕磕碰碰。只要回家,那溫馨的燈火,熱騰騰的飯菜,還有母親一直等待的眼神,你就能卸下滿身防備,褪去所有的疲憊。
心若安詳,哪里都是故鄉(xiāng)。
在騰沖,那縷縷煙火氣,讓你找到家的感覺。
又是一年年關近,騰沖煙火氣,等著你回家!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