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謝信背后的恩與情
7月份以來,一封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感謝信在騰沖廣為流傳,信中寫道:“……幫扶我的兩位同志經(jīng)常到我家中看望我、鼓勵我,給我?guī)碛職夂土α俊L貏e是李會來大姐,每次到我家還會送給我營養(yǎng)品。在2020年6月23日,她翻山越嶺和她的同伴冒雨前來,還給我送來了一整套棉被,使我終生難忘……所以我要向黨和政府把這種關愛事跡向你們匯報,你們的隊伍、扶貧工作是扶持到底、盡職盡責的。我要在今后的日子里聽從黨的領導,向夢想奮勇前進,懂得感恩!由衷地感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感謝精準扶貧的好政策!”
寫這封信的人名叫高啟佐,今年58歲,騰沖市界頭鎮(zhèn)新華社區(qū)劉家?guī)X村民小組村民,2013年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在幫扶干部和當事人的共同努力下于2019年順利脫貧出列。走進高啟佐的家,新建起的房子寬敞明亮,屋內(nèi)干凈整潔,見有人進來他便笑盈盈地出來打招呼,又是抬板凳又是端瓜子,是一個既陽光又熱情的大叔。仔細打量他家的陳設,電冰箱、電飯煲、電磁爐、洗衣機……家用電器應有盡有,室內(nèi)全部硬化,該裝修的也都妥善裝修了,院子里還種上了好幾盆花,看上去舒適又溫馨。
從街坊鄰居那里了解到,高啟佐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所經(jīng)歷的痛不是常人能夠承受的。在一個男子最好的年齡,他滿懷憧憬地做了隔壁村的上門女婿,之后添了一雙兒女,本以為幸福的生活正在拉開序幕,不料迎面而來的卻是慘白的落幕,才短短幾年,妻子、兒子、女兒先后因病去世,留他一人苦守人間,該失去的、不該失去的他通通失去了。之后的歲月,一種錐心刺骨的痛無時無刻不在敲打著他殘破不堪的靈魂,所幸一雙雙手把他從萬丈深淵里撈出來,一針一針地為他縫補破碎的心。后來,是怎樣的關愛溫暖了這顆心?讓他從茫茫苦海里走出來,從此向陽而生,讓曾經(jīng)頹廢的他變得精神怡然、性格爽朗,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在與他的聊天中,對于過去的那一段傷痛,他說得平淡無奇,并沒有表現(xiàn)出過多的傷感,也沒有抱怨什么,“一切都是命”,那一段悲痛的記憶他用這簡單的五個字一概而過。“共產(chǎn)黨是我的救命恩人!國家政策好,只要跟著黨走,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對于過去,他心存感恩,對于未來,他滿懷憧憬。2014年,他大哥的小兒子黃開能自愿擔負起了贍養(yǎng)他的義務,這讓他的晚年有了依靠。如今,黃開能夫婦在縣城打工,勤勞又踏實,對他十分孝順,建新房所用的20多萬元錢除政策補貼外都是他們夫婦倆攢錢修建的,每個月還給高啟佐足夠的生活費,叫他只需在家里帶好孫子,照顧好自己,其他農(nóng)活都不用干。
說起那封感謝信,他依然神情激動地向我們說起脫貧攻堅以來國家都給他享受了哪些好政策,社區(qū)干部和鄰居又是如何幫助他渡過難關,掛鉤幫扶干部如何給他鼓勁打氣,李會來大姐如何像親人一樣給他溫暖與關懷,說起那天,李會來翻山越嶺冒雨前來,如雪中送炭般為他送來了一整套被褥,因一時激動竟忘了道謝,才想到了要寫一封感謝信。
“信我還留著呢”!這話讓大家很疑惑,信不是寄出去了嗎,怎么還會留著?高啟佐邊說邊進屋取信,拿出來的還不只一張,而是兩張。一看才明白,這封信是打了草稿的,經(jīng)尋問得知,他念書就念到五年級,好多字只會說不會寫,因此在寫這封信的過程中翻了好幾次字典,擔心寫得不通順表達不清楚,字體不規(guī)范,還特意跑到2公里外的永安街請了認識的人先幫忙修改、謄寫,覺得滿意了才到郵政所把信寄出。他自己還特意留了一份,說是要記住黨和國家的好,那位幫他修改過信件的人,就是他一輩子的老師,也要記得。
高啟佐口中的李會來,是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的一名職工,也是他家的掛鉤幫扶干部。自掛鉤幫扶以來,李會來每個月都會到他家走訪,還經(jīng)常給他帶一些營養(yǎng)品或生活必需品,盡心盡力地幫助他解決困難問題,宣傳國家政策,鼓勵支持他靠自己脫貧致富。“一次次的入戶走訪,和他有了更多的交流,平時還會打電話問候一下。高啟佐勤勞又堅強,樂觀又自立,也很知足懂感恩,時刻聽他說著國家政策好,共產(chǎn)黨好,他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意。如今通過政策扶貧再加上他們一家子都很勤奮,生活質量也提高了,每天有肉有菜,吃穿完全不用愁,小日子越過越好了。”“他能夠寫這封感謝信,是對國家政策和扶貧工作的肯定和認可,也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力量源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奮勇直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李會來信心滿滿地說。
一封感謝信背后的故事,見證了濃濃的幫扶情,也見證了脫貧攻堅的真實成效,用真情幫扶激發(fā)出貧困戶的自信自強和主動脫貧的斗志,群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情懷溫暖著幫扶干部的心,讓黨員干部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征途中一路劈波斬浪,迎難而上,帶領群眾共赴小康。(尹曉東)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趙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