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七五”普法工作亮點頻現
“七五”普法規(guī)劃實施以來,我市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堅持把依法治市工作作為全面推進邊疆地區(qū)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七五”普法規(guī)劃,以憲法宣傳教育為重點,“法律六+N進”為載體,以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國家機關“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為抓手,推動新媒體普法為突破,不斷提升邊疆治理體系建設水平。通過廣泛開展全民法治宣傳教育,著力加強法治邊境建設,全面提高邊境地區(qū)人民群眾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為邊境地區(qū)安全、穩(wěn)定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2018年、2019年群眾安全感和調查執(zhí)法滿意度保山連續(xù)兩年位居全省第一,連續(xù)8年蟬聯全省“綜治維穩(wěn)(平安建設)先進市”。
在日常工作中,各級機構健全,普法網絡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監(jiān)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普法工作格局;普法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普法宣傳教育形式多樣,不斷掀起全市法治宣傳熱潮;特色突出,法治文化建設有亮點,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內涵和途徑;普治并舉,成效彰顯,亮點頻現,讓法治精神深植于滇西邊疆,為平安、美麗、幸福保山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層層壓實責任 形成全民普法格局
超前謀劃,高位啟動。2016年,市人大成立調研組,開展實地調研,召開有專家學者、市級部門和普法骨干參加的座談會3場次,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科學謀劃“七五”普法規(guī)劃。保山市高規(guī)格召開了全市“六五”普法總結暨“七五”普法啟動會議。
健全機制,落實責任。市政府下發(fā)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普法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度。普法辦每年與各單位(部門)、企業(yè)等簽訂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壓緊壓實普法責任,督促各級各部門種好普法“責任田”。
強化監(jiān)督,全面推進。2018年8月下旬,由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牽頭全面開展“七五”普法中期督查;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全市“七五”普法規(guī)劃和決議中期執(zhí)行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
10月下旬,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專門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七五”普法規(guī)劃和決議中期實施情況報告和市人大調研組關于“七五”普法規(guī)劃和決議中期實施情況調研報告。
2020年8月初,組建了以市委領導為組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檢查驗收領導小組,對全市“七五”普法規(guī)劃和決議執(zhí)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9月上旬,以云南省司法廳副廳長楊瑞碧為組長的省“七五”普法第八檢查驗收組對保山市“七五”普法規(guī)劃和決議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驗收,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全市“七五”普法規(guī)劃和決議執(zhí)行情況進行調研。
找準撬動支點 實現普法“大合唱”
用好考核杠桿,落實普法責任。堅持把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作為基礎性工作,將“七五”普法規(guī)劃任務進行分解,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綜合目標管理考評體系,普法工作與單位(部門)的重點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細化各級各部門工作的普法主體責任,制定普法責任清單,級級壓實責任,實現普法工作力量從“小馬拉車”到“群馬拉車”的真正轉變。
抓住普法重點,推進學法用法。各級各部門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各級普法辦、司法行政系統(tǒng)統(tǒng)籌“12·4”國家憲法日、法治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400場次(其中啟動儀式24場次),憲法網絡知識競賽、憲法知識競賽等活動掀起全市法治宣傳熱潮,62561人參加憲法網絡知識競賽。
全市認真落實新任職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制度,建立了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法律制度,市、縣、鄉(xiāng)三級人大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國家工作人員在線學法用法學習30余萬人次。我市連續(xù)三年有民營企業(yè)入圍云南省非公企業(yè)100強。各部門結合與本部門工作相關的重要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日、施行日、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面向社會的普法活動,宣傳國家安全、禁毒禁賭、疫情防控、打擊跨境違法犯罪、掃黑除惡等方面的政策法規(guī)。全市受到法律知識教育200多萬人次,占普法對象總數的95%以上。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員普及率均達到100%。
用活普法載體,形成特色模式。我市在省內率先建立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各級媒體開設“法治保山”“服務大局普法行”等專欄專題,開展法治專訪活動,強化媒體“法治在線——以案釋法”專欄建設。截至目前,各級媒體通過“報、臺、網、微、端”等全媒體平臺共刊播相關稿件約18000篇(條、次),公益廣告刊發(fā)約15000條(次),制作播出每期時長60分鐘的法治訪談節(jié)目,制作播出《憲法宣傳 人人有責》等特別節(jié)目64期,刊發(fā)“以案釋法”稿件約2400篇條(次)。組建了“七五”普法講師團、法治宣傳教育隊伍,“一根絲”宣講團、“艾思奇百姓宣講團”“五老”法治宣講團深入基層開展法治宣講。依托1000余支文藝演出隊,開展“文藝送法下鄉(xiāng)”活動,文藝小品《黃絲帶》、方言說唱《普法宣傳到苗山》、三句半《食品安全要保障》、群口快板《掃黑除惡唱平安》等普法節(jié)目深受群眾歡迎。全市打造全省一流的特色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主題公園9個,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5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61個。
依托資源優(yōu)勢 打造保山普法品牌
發(fā)揮區(qū)域普法特色,構筑邊境“法治長城”。全省堅持發(fā)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專題培訓暨現場推進會議、中國憲法邊疆行暨云南省法治宣傳邊關行活動、云南省邊境地區(qū)“法治宣傳固邊防”等活動在我市舉行,“千人進百村幫萬戶”法律服務助推脫貧攻堅專項行動、“法治固邊”主題新聞發(fā)布會等營造了邊境地區(qū)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全市進一步深化運用少數民族地區(qū)“五用工作法”,開展“有講解有翻譯的法治展板參觀、民族干部用民族語言講授法治課、民族法制文藝大聯歡、法律法規(guī)知識有獎問答、法治知識普通話誦讀比賽”等活動,推行“苗漢雙語”“彝漢雙語”“傈僳漢雙語”等工作法,建強“雙語”普法隊伍,加大“雙語”普法教材供給,豐富“雙語”普法文藝創(chuàng)作,努力實現邊境普法上不讓“一個民族兄弟掉隊”。
如今,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法治宣傳文化墻像一條條無形的法治“長城”,成為邊境鄉(xiāng)鎮(zhèn)普及法律知識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邊境轄區(qū)形成了“小海講法律”“屈斌宣講”“苗語普法熊世柱”“快板普法邵宗貴”“調解普法賴潤榮”等深受群眾歡迎的法治宣傳品牌。
普法與社會治理相融合,構建“三治融合”的社會治理新局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的“不斷增強邊彊民族地區(qū)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我市在邊疆和邊境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村(居)民小組推行末梢治理,構建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會治理新局面,堅持和發(fā)展“楓橋經驗”,推行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四步法”,初步實現矛盾糾紛預防到末梢、化解在基層、調解在源頭。
第一步,推行末梢治理。在村(居)民小組成立理事會(自管會),變“一人治理”模式為集體治理,下設調解、治保、工青婦等組織,構建“支部到組、自治到戶、調解到人”的治理框架。同時,依托“995”信息化網格管理,明確村組權責清單,規(guī)范村規(guī)民約,發(fā)展特色產業(yè),開展雙語普法和法治固邊等工作,努力實現“三治融合”。第二步,推行“3級3次調解法”。矛盾糾紛實行組、村、鄉(xiāng)分級受理、逐級調處機制,每級至少調處3次,實現矛盾不上交。第三步,推行“333”訪調對接機制。整合政法、法律服務和專家團隊三支隊伍,以及調解室、法律援助站、法律服務點三塊牌子,實現工作實體化、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第四步,推行“訴源治理”。在基層人民法院建立一站式“訴源治理中心”和“訴訟服務中心”,實行訴前訴中調解,減少訴訟案件,實現案結事了。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