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有你 守家有我”,江城抵邊鄉(xiāng)鎮(zhèn)上有一群“邊地之花”!
在寫這篇稿子前,我想起了一個詞“沂蒙紅嫂”。按照百度百科里的解釋:“沂蒙紅嫂”是指在戰(zhàn)爭年代,沂蒙山區(qū)偉大的母性群體,她們?yōu)楦锩聵I(yè)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在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邊境線上的鄉(xiāng)鎮(zhèn),也呈現(xiàn)出這樣一幅幅畫面,為了支持男人們守好邊關(guān),在家的女人們用柔弱的肩扛起了一切,沒有人為此叫過一聲累和苦。她們用行動詮釋了“沂蒙紅嫂”精神。
“黨和政府信任你才抽你去守卡,這是一件光榮的事。家里的農(nóng)活一天干不完我就干兩天,兩天不完就干三天,再不行還有村里的姐妹們會來幫忙。你就安心守好卡,家里一切有我。”這是7月29日,記者在江城縣曲水鎮(zhèn)高山村土卡河一組采訪婦女組長陶桂芬時,她對著鏡頭和丈夫隔空喊的話。陶桂芬的丈夫今年4月份去中越邊境守卡了,兒子去年大學(xué)畢業(yè)也參軍入伍,家里只剩下年邁的公婆和正在讀高一的女兒。陶桂芬說,“家里的男人都去為國家出力了,我們也不能落后?,F(xiàn)在組里的婦女都組織起來了,大家互幫互助守好家,雖累,但我們干勁更足。”
而在距離土卡河村10多公里外的怒那村木嘎小組,也有這樣一群婦女,她們組成志愿隊,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邊地阿耶。“阿耶”是哈尼族語,意思就是“之花”。平日里,邊地阿耶負責著寨子里的衛(wèi)生保潔、家庭矛盾調(diào)解和村里孤寡老人的照顧。疫情發(fā)生后,寨子里男人們的精力大都放在了守好國門和寨門上,顧不上家。農(nóng)活都落在了女人身上。但凡誰家有個啥,邊地阿耶都是先放下自家的活計去幫忙。
對于邊地阿耶的雪中送炭,木嘎小組的副組長白小偉感觸頗深。白小偉一家六口人,分三地居住。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在縣城里打工讀書。家里住著80歲高齡的父母,白小偉則在離家40多公里遠的中越邊境卡點上值守。“今年4月份,村里來抽人去守邊,我便報了名。因為我值守的卡點離家有40多公里,差不多10天才能回一趟家。家里的父母年紀大了、耳朵又比較背,萬一有個閃失咋辦?是阿耶們幫我解決了后顧之憂?,F(xiàn)在每天都有阿耶去提我照顧我父母,給我報平安,只有守好邊境線,才對得起阿耶們的付出。”
本著能幫一點是一點的想法,邊地阿耶們還經(jīng)常自掏腰包購買大米、雞蛋、豬肉等補給品,親自送到了卡點上,給守邊的男人們改善生活,鼓舞大家的士氣。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曲水鎮(zhèn)土卡河村、怒那村,村民們的主要經(jīng)濟收入就是橡膠,七八月份正值割膠季節(jié)。收割膠水,必須是太陽落山后乘夜色割膠,清晨收膠水。這樣的勞作方式本來就辛苦,特別是在土卡河,很多村民家的橡膠地在李仙江對岸,每次收割膠,必須劃船渡江。此時又是江城的雨季,江水湍急,平日里男人掌舵都得十分小心,現(xiàn)在完全得靠女人們自己。“我現(xiàn)在守邊,家里家外都得靠媳婦。我們家的50畝橡膠地都在江對岸。每次和媳婦視頻,她都是報喜不報憂。還叮囑我一定要守好國門,才配得上自己胸前的黨徽,才對得起國家每年發(fā)給我們的邊民補貼。”剛換防回來休整的土卡河一組組長白應(yīng)祥,說起媳婦這一年多來的不容易,眼眶頓時紅了。
“男人守國門,女人守家門。我們是花,是鋼鐵做的花。再多的困難我們也有解決的辦法。”木嘎小組“邊地阿耶”核心成員之一的李妹講出了姐妹們的心聲。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趙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