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斗·習近平為他們點贊》系列報道杜富國:一個英雄的“三十而立”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夠產(chǎn)生英雄的時代。”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接續(xù)奮斗,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出一大批矢志報國、艱苦奮斗的典型人物。人民網(wǎng)推出“砥礪奮斗·習近平為他們點贊”系列報道,生動講述他們與祖國共成長、共奮斗的感人故事,激勵全中國人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2019年5月22日,在中宣部授予杜富國“時代楷模”稱號發(fā)布儀式上,杜富國敬軍禮。 (張永進 攝)
這個場景令人肅然起敬——
2018年10月11日,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的一枚加重手榴彈,他向身旁戰(zhàn)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 6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
這個畫面令人淚眼朦朧——
2019年7月31日,習近平主席為他佩掛英模獎章、頒發(fā)證書,同他合影留念。他舉起斷臂,向統(tǒng)帥敬了一個特殊軍禮。他用這樣一種堅強的方式告訴所有人,不管在什么時候,他都是一名軍人。
這個聲音令人倍感溫暖——
“聽眾朋友們晚上好,這里是南陸之聲。晚上8點,陪伴每一個身穿迷彩的你……”溫暖的聲音,從廣播中傳出。失去雙眼雙手的他正在講述排雷的故事……
他,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排雷英雄杜富國。1991年出生的杜富國,今年正好30歲。今天讓我們走近英雄、傾聽英雄那不同尋常的“三十而立”。
三十而“力”——
“他年紀輕輕,骨子里卻充滿力量”
回首杜富國的從軍路,列兵時就被破格推薦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上等兵期間就擔任副班長……他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每一步都留下印記、走得精彩。
可在掃雷隊的戰(zhàn)友劉新未印象里,杜富國其實并不算聰明。剛加入掃雷隊,杜富國就遭遇了“雷區(qū)”——排雷理論知識。第一次摸底考試,杜富國連猜帶蒙考了32分。但很快,劉新未就發(fā)現(xiàn),杜富國這人不一般,“他年紀輕輕,骨子里卻充滿力量”。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國找來一摞專業(yè)書籍,別人娛樂時他在學習、別人睡覺后他還在學習,于是,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第二次考試57分、第三次70分,第四次90分。
是什么力量,讓他在平常日子始終朝氣蓬勃?又是什么力量,讓他在極度危險面前做出感天動地的壯舉?
有一位作家說:“士兵的力量不僅僅在他自己身上……還在于他生長的古老土地上,在于他從祖輩繼承下來的多年形成的歷史之中。”
杜富國出生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的一個小村莊,他家緊挨著一條縣道。這條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衛(wèi)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這條路,杜富國從蹣跚學步到投身軍旅,走了19年。
杜富國就讀的小學旁有一座紅軍烈士墳塋,他曾問過老師為何墓碑沒有名字。老師告訴他,長征中犧牲了很多戰(zhàn)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沒有留下姓名。后來,杜富國常想起這段對話,那些被歷史銘記的無名英雄,在這個孩子心中留下了關于家國情懷、犧牲奉獻的最初認知。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成為一個兵。前往軍營那天,杜富國仰望紅軍塑像,敬了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從此開始自己的軍旅征程。
崇拜誰,就會學習誰。心里裝著誰,就會越來越像誰。自幼根植內(nèi)心的紅色種子,在軍營這片沃土萌發(fā),成為杜富國的力量之源,讓他始終不放棄、始終不遲疑,永遠不懈怠、永遠不退縮。
正因此,當?shù)弥颇弦粋€村寨87個人被地雷炸得只剩78條腿時,杜富國毅然遞交請戰(zhàn)書成為一名排雷兵;當直面生死時,杜富國挺身而出,把勇敢、堅強、舍己為人這些充滿血性和大愛的詞語,寫在人們心中。那句“你退后,讓我來”,也和他的名字一道印在了邊境掃雷戰(zhàn)場,印在了飄揚的紅旗上,印在了“感動中國”的豐碑里。
三十而“礪”——
“他手那么巧,卻沒了手”
2020年1月2日,“排雷英雄戰(zhàn)士”杜富國(左)和戰(zhàn)友在陸軍軍醫(yī)大學操場上跑步。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國際地雷界把以老山為代表的云南邊境雷場定義為“世界掃雷難度最大的雷場”。地雷專家們的描述,讓人不寒而栗:這里地雷種類多、數(shù)量大,加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雷區(qū)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導致雷場變化大、探測定位難,作業(yè)人員稍有不慎就可能觸雷……
在這樣的雷場排雷,每天走的是陰陽道,過的是鬼門關,拔的是虎口牙。成為排雷兵的3年里,杜富國出入雷場1000余次、排出了2400多枚地雷、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身心經(jīng)受的考驗可想而知。
那天,隨著一聲巨響,被杜富國護在身后的戰(zhàn)友艾巖感覺面部和耳部一陣劇痛。等他轉(zhuǎn)過頭時,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杜富國躺在地上,滿臉是血,胸前的掃雷服被炸成棉絮狀,頭盔護鏡被炸裂,兩個手掌當場被炸飛……
受傷之初,杜富國的手臂常有“幻覺痛”,感到手還在,“手指頭”會痛。這種疼痛有多痛?陪護戰(zhàn)友問醫(yī)生,醫(yī)生答復說:“就像刀子割肉一樣痛。”
面對探視,杜富國習慣性地試圖起身敬禮,但沒能成功,只能動了動右胳膊。這名老兵,再也不能敬軍禮了。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掃雷四隊隊長李華健心里說不出的難受,“他手那么巧,如今卻沒了手;那么愛笑的他,卻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
是的,昔日杜富國那雙有力、靈巧的手,精通爆破、搜排、銷毀等各項技能,還探索出開辟通路“田字切割法”、人工搜排“十六字要訣”,設計制作10余種安全轉(zhuǎn)運沙箱,有效提高了排雷效率和安全系數(shù)。
威力巨大的爆炸不僅奪走了杜富國的雙手和雙眼,還在他的臉部、四肢、胸腹等處留下觸目驚心的疤痕。起初,歷經(jīng)5次大手術之后,每隔10天左右,杜富國還要一次性注射20針以上的瘢痕消退針,針針注入神經(jīng)血管密布的瘢痕深處,每一針都伴著劇痛。時至今日,這些疤痕依舊,記錄和見證著那次爆炸的恐怖和英雄經(jīng)歷的傷痛。
又一個3年過去了。這3年,在杜富國身上,關于傷痛的故事有太多,每個故事都讓人鼻子發(fā)酸。就在前不久,記者曾電話采訪杜富國,聊起這些常人難以忍受的磨礪,末了,記者問他,疼嗎?后悔嗎?他答,疼,不后悔! 放下電話,那句“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的歌詞長久在記者耳畔回蕩。
三十而“勵”——
“他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卻升起太陽”
杜富國給戰(zhàn)友們講述排雷故事。(魯倫 攝)
起初,好多人都擔心,失去雙手雙眼的杜富國會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
負傷后剛蘇醒的那些天,杜富國總是對醫(yī)護人員說:“我得加強鍛煉,讓自己好得快一點,這樣就能早點回去掃雷了。”手術后不到一個月,他就讓人扶他下床走路;一個半月,他就在病床上支起雙肘做平板支撐。
當?shù)弥矍蛞矊⒈徽荒茉偕侠讏鰰r,杜富國依然牽掛著掃雷。他說:“如果可以,我想學學播音,把掃雷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掃雷工作。”
起初,每個人都覺得,慘遭不幸的杜富國值得同情,需要安慰和激勵。然而,同樣令人沒想到的是——
遠在西藏當兵的弟弟來了,杜富國安慰弟弟“我沒事”,鼓勵弟弟“在部隊好好干”。
曾在雷場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來了,杜富國囑咐戰(zhàn)友“注意安全,等待你們凱旋。”
時隔兩年,一個前來采訪的記者,得知杜富國自己穿衣、洗漱、疊被子、開門、跑步、用盲杖走路、用機械手吃飯,學習播音甚至還堅持練字……這名記者動情地說,“他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卻升起太陽。每一個走近他,想要安慰他的人,反而從他身上獲得感動和力量。”
3年來,杜富國多次去學校、進軍營,結(jié)合自身成長經(jīng)歷話初心、談感悟,激勵了許多人。2020年,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是一名護士,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時她兩次請戰(zhàn),從貴州隨隊出征武漢。曾現(xiàn)場聆聽杜富國事跡報告的貴州電子信息技術學院大二學生丁恒報名參軍,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戰(zhàn)士,每日在杜富國戰(zhàn)斗過的地方巡邏執(zhí)勤。
在昔日杜富國負傷的那片土地上,一望無際綠油油的山茶樹正茁壯成長。一如今天的英雄,心有陽光、不負時光。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放眼華夏大地,杜富國等英雄正是億萬中華兒女心中“最閃亮的坐標”。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楊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