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篤信篤行學黨史 善作善成促發(fā)展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騰沖市嚴格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市委的要求,從加強組織領導入手,做到多措并舉學黨史、各方聯(lián)動辦實事,推動全市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組織統(tǒng)籌有力有序
騰沖市及時召開常委會、常委擴大會傳達學習、研究部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委宣傳部,領導小組成員由市委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從有關單位抽調22名同志,組成綜合組和宣傳組,為黨史學習教育全面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市直各部門黨委(黨組)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按照黨史學習教育的有關要求,列出任務清單、明確目標任務和時間要求、細化工作舉措,在完善好規(guī)定動作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一批“牢記領袖囑托、永遠感恩奮進”“學哲學用哲學”“5+1學習體驗線路”等務實管用的載體活動,有效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學習教育有綱有魂
騰沖市堅持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上下足功夫,征訂4本指定書目2.07萬余套,將重點內容編印成應知應會學習資料。截至目前,全市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389次,參學2.7萬余人次;舉辦培訓班415期,培訓2.8萬余人次;舉行專題讀書班602期,參與2萬余人次;領導干部和基層黨組織書記講授黨課2209次,受眾11萬余人次;舉辦主題黨日活動4986場次,參與20萬余人次;輪訓科級領導干部和村(社區(qū))兩委成員3輪次,實現(xiàn)培訓全覆蓋。
宣傳宣講有聲有色
騰沖市開展各類宣講6000余場次,受眾60萬余人次;開展“書香騰沖”全民閱讀、“頌黨恩、詠發(fā)展”書法作品展、紅色故事繪、青少年書法大賽等文藝宣講活動1400余場次,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送進千家萬戶。搭好氛圍平臺,在城市區(qū)域設置單立柱廣告、宣傳海報、綠化小品、燈桿旗,在騰沖新聞網(wǎng)及騰沖等平臺開設《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專題專欄,刊發(fā)稿件471篇(條)。積極報送黨史教育學習稿件,在中央黨史學習教育官網(wǎng)刊登1篇、新華社(新華網(wǎng))刊登稿件19篇(條)、人民日報(人民網(wǎng))刊登稿件15篇(條)、在省級媒體刊發(fā)稿件441篇(條)。
“五學”舉措有樣有招
抓實創(chuàng)新制度學。騰沖市用好《騰沖市“學思踐悟行”常態(tài)化學習制度》,依托《騰沖市“個十百千萬”學習宣講制度》,大力開展“掃碼學黨史”活動,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抓實直觀展示學。騰沖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打造“5+1”學習體驗線路,截至目前,共有學員302批次7104人次、游客30余萬人次開展體驗學習。抓實深挖特色學。騰沖市開展“學哲學用哲學”系列活動,編制印發(fā)《〈大眾哲學〉簡讀》,建設“哲學講堂”,創(chuàng)辦“哲學書屋”,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信仰的火炬》。抓實多媒并舉學。騰沖市推動市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入融合,利用線上線下資源,注重用好傣語、傈僳語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全面拓寬學習宣傳渠道,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學習好宣傳好黨史。抓實生動具體學。騰沖市舉辦系列賽事和文藝匯演,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直接參與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多形式多載體向大眾講述黨的故事、傳播黨的聲音。
難題實事有解有效
騰沖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破解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10大難題。全力打通群眾通行“最后一米”,建成村組公路1006公里,有效解決“群眾通行難”問題;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年內所有村(社區(qū))集體經(jīng)濟達10萬元以上,有效解決“村級無錢辦事難”問題;推行“1+3+6”肉牛發(fā)展產(chǎn)業(yè),有效解決“群眾增收難”問題;加大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打造“15分鐘黨群服務圈”,有效解決“黨員群眾組織生活難”問題;投資4.7億元建設27所幼兒園,有效解決“適齡兒童就近就便入園難”問題;加速中醫(yī)院地下立體停車場和智慧停車場建設,有效解決“城區(qū)停車難”問題;規(guī)劃新建10個城市公園,有效解決“群眾家門口健身休閑難”問題;加快實現(xiàn)鄉(xiāng)鎮(zhèn)(鎮(zhèn)區(q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達100%,有效解決城鄉(xiāng)垃圾收集處理難問題;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有效解決公廁如廁難問題;確保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應接盡接,有力構建“免疫屏障”。
在下步工作中,騰沖市將牢牢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方向,緊扣階段要求、步驟安排、規(guī)定動作,做到持之以恒抓學習、持之以恒造氛圍、持之以恒促落實、持之以恒強指導,確保學習教育方向不偏、焦點不散、節(jié)奏不亂、取得實效。 本 記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