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同志“三條腿走路”的發(fā)展思想
農業(yè)是根本,工業(yè)是基礎,有商業(yè)才活,是楊善洲“三條腿走路”的經濟思想。他調整產業(yè)結構,在保證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共同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管理模式,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
采訪對象:熊學忠,1938年生,曾任保山地委辦公室副主任、保山地區(qū)行署秘書長、保山地委秘書長,云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采訪組:張木新 楊金蓉 李瑞國 何江華 蘇啟華
采訪日期:2021年9月29日
采訪地點:熊學忠家中
采訪組:熊學忠同志您好!當年楊善洲同志在隆陽工作期間,您大多數時間也在地委任職,請談談您對楊善洲同志的了解。
熊學忠:我在保山地委和行署機關工作了28年,其中20年是在楊善洲同志領導下干過來的,在他當地委副書記時我就和他接觸,一直到他退休上大亮山都還有聯系。特別楊善洲那些令人起敬的事跡,讓人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的精神世界。至于理政方面,我講楊善洲是一位經濟家,他有個思想,叫做“三條腿走路”,農業(yè)是根本,工業(yè)是基礎,有商業(yè)才活。楊善洲調整產業(yè)結構,在保證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同時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管理模式,穩(wěn)定社會,流通經濟,促進發(fā)展。保山原本很落后、很貧窮,楊善洲硬是把保山的經濟給搞活了。
采訪組:您和楊善洲同志是怎么認識的?最初的感覺如何?
熊學忠:我六十年代調到地委,開始是在地委宣傳部,在地委宣傳部做農村宣傳需要下鄉(xiāng)搞四清,楊善洲是四清工作團總團長。當時保山縣工作團是總團,各個區(qū)叫做分團,大隊是叫工作隊,我當工作隊長,就知道楊善洲這個人。起初,我們大多和分團那些人接觸,接觸不著楊善洲,只是認得這個名字。接觸比較深的是1977年,那年,他當了地委書記,我是地委辦公室副主任,他對我很關心。一天晚飯后,在地委院子水井旁邊的石凳子上,善洲同志找我談話,要派我去北漢莊蹲點,搞試驗田,那個叫地委樣板地蹲點。當時他和我談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地委樣板田打成黑樣板了,沒有工作隊下去農村蹲點了,現在粉碎“四人幫”要恢復樣板田、恢復蹲點,要以點帶面推動農業(yè)生產,叫我去當工作隊副隊長;第二個方面是解決農業(yè)生產問題,楊善洲跟我說:“學忠,你是‘三門干部’,從家門出來到學校門,學校畢業(yè)出來就進機關門,沒有過著農村這一關,你去鍛煉幾年。”他說:“你去把這幾件事情搞清楚,第一,你把一年四季莊稼是怎樣種出來的搞清楚;第二,你把老百姓在想些什么搞清楚;第三,你把這個水稻是怎么種出來的搞清楚。”然后我們就下鄉(xiāng)了,楊善洲同志非常關心我們,時常去看望,有時候通知我們一聲,有時候也不通知就來了,有時候還跟我們住一夜,我們專門留個房間給他。北漢莊這個試點就是研究如何科學種田、提高產量,我們做了很多試驗,比如山區(qū)坡改梯、大窩塘包谷等等。楊善洲也做了很多研究,像小麥如何種,稻谷如何栽,條田如何改……他親自去栽秧,跟我們一起勞動,給我們做表率,教我們種麥子要三帶九行、四帶八行,不要搞滿天星,還給我們講邊行優(yōu)勢——通風透光。他給老百姓講科學種田,去官坡(地名)搞坡改梯,他拿著皮尺去量,告訴大隊干部這個地方要搞幾梯,教我們如何具體實施。有一次,一位隊員說梯田不要開得這么高,下來一點算了,段支書說:“不行,還是按楊書記的指示辦,他來檢查,是帶著皮尺,大、小鋤頭親自來測量、來挖,我們必須實打實地干。”有一年,大年初二楊善洲書記就來試點了,來跟我們搞三苗須根嫁接,這個三苗須根嫁接,栽起就可以栽活培育。還有種桑樹發(fā)展養(yǎng)蠶,都是書記來教我們、教老百姓的。
采訪組:請您給我們講一講楊善洲同志從不搞特殊化,和群眾打成一片的故事。
熊學忠:有一大早,善洲同志就來到了板橋公社,我當時在那里當工作隊長,他和公社干部談了一陣子工作以后,一起在公社伙食團吃中午飯,飯菜上桌了,和平時吃得差不多,好像油水還少了一些,我暗暗地想,“善洲來了,可能后面還會有幾個菜吧。”等了一會兒沒有見下文,我便跑出去弄了幾樣咸菜回來放到桌上,他便問:“怎么又上街給我加菜了?”我說:“不是的,是社員送給我們自家腌制的咸菜。”他說:“和大家吃成一樣,不用搞特殊化。”楊善洲一來板橋公社,都和我們在公社食堂吃飯,公社黨委書記交代過食堂:“楊善洲書記來吃飯,你們不要加餐,和往常一樣就可以。”我們有一次在官坡,蹲點了九個月,那個時候是雨水天,包谷熟了。頭天晚上下雨,楊善洲打給我電話說:“明天來官坡,早上跟你們吃飯,整點包谷粑粑吃就可以了。”楊書記要來,大家很高興,但大家為是否吃包谷粑粑的事意見不一致,大隊干部堅持要下山買肉菜,說用包谷粑粑招待地委書記,太對不住他了!我們說明了善洲同志一貫的作風之后,算是勉強統(tǒng)一了認識。第二天早上善洲同志來到的時候,一籮熱騰騰、香噴噴的包谷粑粑端出來了,他一連吃了四、五塊,邊吃邊說:“在農村長大吃慣了包谷,到這個季節(jié)就會想起來,機關伙食團只會蒸饅頭,哪里吃得到這么新鮮的包谷粑粑!”那天做了點肉,他也不吃,幾個包谷粑粑就算把一頓中午飯給打發(fā)了。
采訪組:請您談談,在選人用人標準方面,楊善洲同志有什么要求?
熊學忠:選秘書就是要吃得苦。他有三個標準:苦得、走得、餓得。他要求嚴格,秘書不能拖拉,要能跟著跑,說去哪里就去哪里,要能吃得苦,再艱難的事情都要辦好。經常在外面干工作沒時間觀念,常常很晚才吃飯,吃點簡單的飯,必須要餓得。我在任期間給他推薦過兩個秘書,一個是楊光杰,他老婆兒女不在身邊能說走就走,個人很不錯,原來在我們地委辦公室信訪科,熟悉處理信訪工作,對待群眾很熱心,也能夠主持公道。因為楊光杰家在施甸,楊善洲說:“這個人是施甸人我不想要,這個不好整,為了避嫌,我是施甸人不想搞個施甸人當秘書。”我說:“你試試看,我們這是為工作不存在私情。”楊光杰跟他跑了幾年,楊善洲很喜歡。另一個是段興華,因為段興華是我在昌寧一中當老師的時候教的學生,我了解他,所以我推薦給楊書記當秘書,后來一直用到他退休。
采訪組:請您給我們講講楊善洲同志關心干部職工的故事。
熊學忠:大約是1978年前后,善洲同志到板橋公社檢查指導工作,臨走的時候把我叫過去說:“你抽空回去看看你們辦公室那個張義昌,他的病有點嚴重,可能是癌癥,要做大手術。”我一聽嚇了一跳,第二天,我就急奔地區(qū)人民醫(yī)院去看望他,病情診斷為肝癌,已做了手術,精神狀態(tài)還可以。他激動地告訴我,善洲同志那么忙還掛念著他。張義昌應該說和善洲同志沒有直接的工作關系,也不是他的親戚朋友,但是人家病了,楊善洲怎么就知道了?雖然他對干部職工要求嚴格,但是他心里面裝著每一個人,關鍵時候他會實實在在地關心你。
采訪組:楊善洲同志特別珍惜土地,舍不得占用田地,您了解的有哪一些?
熊學忠:當時,保山南門街一帶的公路堵得厲害,省交通廳規(guī)劃要經過保山壩區(qū)中心修一條國境線,交通廳來商量,由省上出錢加上地方補貼把這條路修起來。一開始楊善洲不同意,說:“修路的土地是保山壩子的中心,是種糧食的,不能修路。”當時省上的沒有辦法就回去了,路也沒有修成。再后來,他思想也轉變了,為了保山的發(fā)展,這條國境線還是修起來了。從南門口一直修到北廟水庫,總共是占了五百多畝田。
再比如說,建蓋保山師專這件事,當時教育廳來商量,要投資蓋保山師專,要求在城區(qū)附近安排幾百畝土地蓋師專,他說:“要蓋就去大堡子蓋,在大堡子占上千畝都行。”從現在來看,楊善洲確實有遠見,那個時候人家聽到這個話就走了。大堡子哪個去???在東山,位置偏遠,但是那個時候楊善洲是為了保護耕地。后來,為了保山的文化教育,保山師專還是建起來了,就建在保山城西南角的黃龍山上。
采訪組:請您談談楊善洲是如何抓多種經營的?
熊學忠:在農業(yè)上,最初他提倡科學種田,并在農村培養(yǎng)了一支科技隊伍,經常表揚板橋公社黨委書記杜恩元,地區(qū)農科所農藝師畢景亮,叫農村干部向他們學習科學種田,在科技推動下,保山壩子糧食連年高產,被譽為“滇西糧倉”。經濟上,通過搞試點,支持農村手工業(yè)小產品小加工,采取了一些措施,搞活集市貿易,后來板橋街就熱鬧起來了。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之后,楊善洲積極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解決群眾的收入問題,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長抓林、短抓牧、不長不短抓果樹,當年抓好糧、工、副”的發(fā)展思路。在農村鼓勵發(fā)展副業(yè),他在全國率先探索和推進小城鎮(zhèn)建設,發(fā)展多種經濟,培育非公有制經濟,當時建成好多建筑隊、茶廠、加工廠等等,成立一大批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地方工業(yè)企業(yè)和特色鮮明、經濟活躍的小集鎮(zhèn)。他確定了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兩條原則:“一是要立足本地資源;二是要著眼群眾致富”。1979年對保山縣商業(yè)進行精簡放權搞活流通的改革,擴大企業(yè)自主權,保山商業(yè)零星網點快速增多,繁榮了市場。保山對工業(yè)政策進行調整,使當時的保山涌現出了新華肥皂廠、新華皮鞋廠、糖廠、機械廠、水泥廠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yè)。這些措施主要來自于善洲書記的戰(zhàn)略思想,它實現了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huán),我們保山的財稅得到了保證,各項事業(yè)得到了大發(fā)展。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