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說話,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核心閱讀 “要系統(tǒng)梳理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對新聞媒體來說,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就要自覺擔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傳承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優(yōu)秀歷史文化、講好歷史文化故事,實現(xiàn)讓讀者了解歷史文化、接受文化洗禮、增強文化自信的目標。
“古跡尋蹤”是保山日報講好保山本土歷史文化故事的具體實踐。走近歷史古跡就能發(fā)現(xiàn),邊地文明也是中華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撥開古墓、古城的面紗,便能觸摸到歷史的厚重;漫步古道、古鎮(zhèn)便能感受到還未走遠的繁華與喧鬧,只有切身體會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才能打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只有深入了解、研究、宣傳好歷史文化才能從中汲取繼續(xù)前進的智慧和力量。為此,“古跡尋蹤”欄目從有影響力的重要事件、重要古跡、重要文物、重要人物入手,梳理保山歷史文化脈絡,努力實現(xiàn)傳承文化精髓,傳遞文化自信,匯集前行力量的目標。
“古跡尋蹤”第一期,記者周向東帶領讀者追尋了30年前,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轟動國內外的保山“羊邑古猿化石”考古發(fā)現(xiàn)。距今800萬年至400萬年前的“羊邑古猿化石”出土被有關專家認為是填補了古猿向人進化的缺環(huán),對人類起源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并為人類起源發(fā)祥于亞洲南部說、滇中說提供了極其有力的佐證。
“‘古跡尋蹤’的采訪過程讓我明白,人類發(fā)展的進程不只是一個靜止的存在,更傳承著文化血脈,與我們的生活和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激活了我們的想象力和生命力,讓我們在更深入地觸摸感受保山燦爛文明中堅定文化自信,從不忘本來中獲得開辟未來的力量。”周向東對采訪給自己帶來的領悟如是表達。
隨著“古跡尋蹤”欄目的深入推進,我們的記者先后采訪了大甸山遺址、永昌古郡、南方絲綢之路、保山古建筑、歷代歷史文化名人等優(yōu)秀的保山歷史文化。
“作為一個歷史文化的講述者,要講好保山故事,我們首先要了解保山故事。我雖然是個昌寧人,但并不了解大甸山遺址。‘古跡尋蹤’采訪讓我有機會走近大甸山遺址,了解哀牢古國,真切地感受到保山燦爛的歷史文化,體會到了作為一個昌寧人、一個保山人的自豪,也堅定了做好‘古跡尋蹤’采訪報道,挖掘更多保山文化故事,傳播和弘揚保山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決心。”記者字相禹說。
“從南方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倡議,一‘路’走來,我們在歷史的脈絡中縱觀古今,感受到了一個文明古國生生不自息的文化傳承,感受到了在宏大的歷史進程中蘊含的力量。這是‘古跡尋蹤’帶給我的體會,也是我要傳遞給讀者的信息。”記者蔡文雯表示,采訪帶給了自己很多收獲。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