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yīng)摒棄傲慢與偏見
初讀《傲慢與偏見》,是僅僅把它當作一部愛情小說來看的。一口氣讀完后,才發(fā)現(xiàn):這更應(yīng)是一部世態(tài)小說。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主要圍繞著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的主題展開故事。男主人公達西富有而驕傲,代表傲慢;女主人伊麗莎白公主年輕而任性,代表偏見。在舞會上達西輕視了富有個性、聰明伶俐、最受父親寵愛的伊麗莎白·班奈特,并且傲慢地諷刺了她,給伊麗莎白留下了極不愉快的印象。而伊麗莎白在第一次與達西見面后,就對達西產(chǎn)生了反感,對他帶有嚴重的偏見。后來,在一系列的誤會消除后,愛情打破了傲慢與偏見,故事在結(jié)婚典禮中歡喜落幕。
這部小說饒有風趣地反映了19世紀初英國鄉(xiāng)村的民俗,襯托出那個社會的閉塞與停滯,給人以藝術(shù)的想象,是一部社會風俗喜劇。這部社會風情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讀者,時至今日,仍給人以獨特的藝術(shù)享受。
奧斯汀在小說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婚姻觀:只考慮財產(chǎn)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講究門第的包辦婚姻是不堪忍受的,把婚姻當成兒戲是毫不可取的,理想的婚姻要以感情為基礎(chǔ)。正因為這些,該書成為當時婦女的必讀科目,并成為她們選擇愛情的重要標準。
掩卷長思,不得不重新審視周圍的人群。奧斯汀的這種婚姻觀,奧斯汀的這種處世態(tài)度,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縱觀古今,有多少人因為傲慢與偏見,在婚姻大事上誤入歧途。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多少悲劇。當今社會的金錢婚姻,講究有房有車、銀行存款,因門不當戶不對被迫勞燕分飛者、因各種誘惑不惜出賣靈魂、出賣人格者都大有人在……試想,假若大家都贊成奧斯汀的婚姻觀,贊成她的為人處世的原則,那世界上就會少了無數(shù)的悲劇,多了許多和諧的笑聲……
其實,不僅僅在愛情方面我們應(yīng)該摒棄傲慢與偏見,在做人做事上,更應(yīng)該摒棄這種觀點。
猶記得前段時間看了個小故事,感觸頗深。故事的內(nèi)容大概是:一位媽媽領(lǐng)著孩子在一棟別墅前的草坪上嗑瓜子,迎面走來一位提著掃帚簸箕的老大爺。媽媽指著老大爺對孩子說:“要好好努力,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不然就只能像他一樣,當一名清潔工。”說完,她將廢紙丟在了地上。大爺一聲不吭,將廢紙撿起來。這位媽媽更得意了,似乎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又將一張廢紙丟在了地上,大爺依舊撿了起來。那位媽媽說:“看吧,這就是沒有出息的表現(xiàn)。”大爺問道:“這是私人草坪,你是怎么進來的?”那位媽媽非常自豪地回答說,她是應(yīng)約來進行某某公司業(yè)務(wù)經(jīng)理面試的。這時,有人來到老大爺跟前,畢恭畢敬的請示問題。老人說:“接下來的業(yè)務(wù)經(jīng)理面試取消了,她不適合這個崗位”。原來,老大爺是該公司總裁,那位媽媽驚呆了。老大爺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孩子,你要記住,學會尊重別人遠比出人頭地更重要。”
是啊,如果這位媽媽對清潔工這一職業(yè)不抱有偏見,在貌似清潔工的大爺面前不傲慢無禮,她的工作就不會失去,這充分說明了尊重別人、平等待人的重要性。身居高位也好,富甲一方也罷,只有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擯棄傲慢與偏見,才能成功做人與做事。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