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大灶豆粉飄香 小鎮(zhèn)鋪子煙火親人
一條貫穿整個小鎮(zhèn)的彈石路,塊塊青石光滑锃亮;馱著炭火的趕馬隊,由遠及近的馬鈴聲富有節(jié)奏;臨街的土木結(jié)構(gòu)“連體房”,斑駁卻溫馨……兒時的每一幀畫面,都被時光輕輕包裹。尤其是我搬個小板凳趴在柴火灶臺看親人辛苦勞作的情景,炊煙升騰,稀豆粉的香味穿透小巷,灶膛內(nèi)柴火燃燒的噼啪聲伴隨著大鐵鍋內(nèi)稀豆粉沉悶的“咕嘟”聲,如今想起來畫面依舊那么清晰。
我的家鄉(xiāng)在施甸縣姚關(guān)鎮(zhèn),每5天趕一次大集,當?shù)厝税堰@天稱為街子天,每到這天,小鎮(zhèn)上的一家豆粉鋪子生意總是很火爆,一碗豆粉拌火燒肉或是豆粉拌米線,再配上一碗米飯,經(jīng)濟實惠又飽腹解饞,豆粉鋪子既是吃飯、歇腳之地,又是商業(yè)信息交換場所,直到現(xiàn)在,說起這家豆粉鋪,七里八鄉(xiāng)的很多老人都記憶猶新。
經(jīng)營這家豆粉鋪子的是我的姨媽和姑媽,說是經(jīng)營其實也只是街子天才營業(yè)。10平米不到的小房子在那時也算是“有頭有臉”的門面了,當時大多數(shù)商販把自己的貨物往街子邊一擺就算是自己的經(jīng)營場所。街子天的頭一天,晚飯過后就要開始為制作豆粉而忙碌,那時候母親總是會帶著我去搭把手。母親總會和我講起她未出嫁前,外公和外婆帶著她和她的姐姐們辛苦經(jīng)營的往事,外公總說:“一家人只要團結(jié)總會好起來的。”當時不僅做豆粉,連米線都需要全程手工制作,從泡米到手工磨米漿,再到把米漿裝入布袋通過重物碾壓去除多余水分成為米粉,經(jīng)過“三蒸三舂”米粉便成了米團,木頭制作的木榨子是制作米線簡易又笨拙的裝置,木榨子搭在大鐵鍋上,把米團放進木榨子里,上面用厚重的木板人力壓榨,米團便從木榨子下方的小孔里擠出一根根長長的米線,米線直接入鍋煮,再撈出來過涼水備用,待豆粉和米線制作好天都快亮了。每次母親的手都會磨起水泡,5天后傷還未好又要制作米線了,如此反復(fù),付出的辛苦便成了手上厚厚的繭子。
后來,姨媽和姑媽接手了豆粉鋪子,縣城有商戶買了制作米線的機器,她們總是會從小鎮(zhèn)步行20多公里去縣城里買米線成品,每個人挑上100多斤米線,每次往返就要一天時間,米線曬干后可以存放很長時間,賣完再次踏上采購之路。
從我記事起,縣城到小鎮(zhèn)有了客車,已經(jīng)有商販到小鎮(zhèn)上賣米線了,而制作豆粉一直都需要親力親為。兩塊厚實的竹板交叉釘成十字,交叉處有一根鐵鏈條懸掛在房梁的釘子上,一大塊方形白紗布四個角綁在竹板四周形成一個紗布兜,這便是豌豆?jié){的過濾裝置。紗布兜下放上一只桶用來接過濾好的豌豆?jié){,泡好的豌豆也不再需要手工磨豌豆?jié){,電磨磨豌豆?jié){省時又省力,一人將豌豆?jié){倒入紗布兜中,另外一人兩只手扶住竹板輕輕晃動,讓豆渣在布兜內(nèi)順時針滾動,過濾后的豌豆?jié){便從紗布兜中溢出流到桶里,逐步加入清水在兜內(nèi)繼續(xù)過濾,直到里面的豆渣有點發(fā)白就可以了,每次都要制作六七桶豌豆?jié){。過濾后的豌豆?jié){要放置一個小時左右,才開始架起柴火,把上面的豌豆?jié){倒入大鐵鍋中加熱,桶底濃稠的芡汁要保留,不然豌豆?jié){過稠容易糊鍋底。加熱過程中要一直順時針攪動,一邊還要打出浮沫,待鍋中開始沸騰便要快速舀出部分豌豆?jié){,根據(jù)芡汁多少判斷留在鍋里的豆?jié){數(shù)量,然后一人慢慢往鍋中倒入濃稠的芡汁,一人快速順時針攪動。此時柴火的“噼啪”聲伴隨著鍋中攪動的聲音總是那么治愈,這個過程也是耐力和體力的考驗,待芡汁完全融入豌豆?jié){中,隨著溫度升高,豌豆?jié){濃稠起來變成稀豆粉,“咕嘟咕嘟”聲伴隨一個個鼓起的泡泡升騰又爆開,便是稀豆粉完全熟透了,豆香味飄散在廚房。這時馬上把柴火撤出,快速把稀豆粉一瓢接一瓢地打出來倒在木質(zhì)托盤上放涼。待一個個托盤盛滿,總是會剩下一點,姨媽把鹽巴、辣椒粉、花椒粉放進去攪拌均勻,連同鍋底的鍋巴鏟出來,放涼就是直接可以吃的鍋巴豆粉,也是我們忙碌一晚上的福利,姨媽每次都會單獨鏟給我?guī)讐K鍋巴,這是沉淀在鍋底的精華,我坐在灶臺旁一邊烤火,一邊吃著又香又脆的鍋巴,等著大家打掃完就會各自睡下,養(yǎng)足精神迎接第二天的生意。
第二天早上六點不到,姨媽和姑媽便要起床做準備,無論嚴寒酷暑,幾十年如一日,木頭搭的長方形框架上支起兩塊木板便是長桌,再配上兩條長凳就齊活了,水果罐頭的空瓶是當時放調(diào)料的容器。簡簡單單的小鋪子總是生意紅火。冬日的早晨,十點多大霧還未散去,白霜也未完全融化,姨媽總會燒上兩盆炭火,來趕集做點小買賣的人也會來歇腳取暖,待暖和點便陸續(xù)有人來吃豆粉。姨媽從托盤里劃一塊,用劃豆粉的刀快速劃拉,不一會兒豆粉便被劃成相對均勻的細條,有條件好點兒的還會要上二兩火燒肉,加上醋汁、鹽巴、辣椒油、花椒油、熟芝麻、芫荽、生蒜等調(diào)料,辣椒油賦予了豆粉誘人的紅潤油光,客人打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米飯,總會吃到醋汁都不剩。假期我經(jīng)常會幫忙收拾一下碗筷,母親下班也會來幫忙,大家一直記得外公說的只要團結(jié)總會好起來的。姨媽時常會熱心地促成客人之間的交易,也經(jīng)常會有客人自己在吃飯閑聊中達成交易,也有手頭不方便的會來借上幾塊錢下個街子天又來歸還,還有一些趕集的客人經(jīng)常來寄存一下東西,下雨天豆粉鋪更是擠滿了避雨的路人……現(xiàn)在想來,豆粉鋪的生意一直很好,可不只是因為口味地道吧。
如今,姑媽去了市區(qū)女兒工作的城市,姨媽家則蓋起了小樓,和兒子兒媳經(jīng)營著在當?shù)睾艿氐赖囊患也宛^,而我也已經(jīng)在縣城工作20多年了。記得2023年12月29日,云南省S57保山至勐簡高速公路施甸至姚關(guān)段正式通車,我工作的縣城到故鄉(xiāng)小鎮(zhèn)都是高速公路了,父親和母親異常激動,讓我開車帶著他們體驗一下。僅僅25公里的高速路橋梁就有9.4公里、隧道4.44公里,汽車平穩(wěn)地行駛在高速路上,母親一邊看沿途的風景,一邊透過高速公路指著路下依稀可見的老公路和小道,一邊說著通宵做豆粉和米線,步行到縣城上高中,姑媽和姨媽步行挑著米線回家的回憶,母親眼里有些濕潤了……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高速路出口,前方是我已經(jīng)大變樣的家鄉(xiāng),正在蓬勃發(fā)展的家鄉(xiāng)。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