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的接棒者——記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周波
更多的人,是通過電影《楊善洲》認識周波的。電影即將結(jié)尾時有這樣一幕:大亮山林場職工拉起一面鮮艷的國旗合影,宣布周波接任林場場長。老書記高聲喊道:“周波,現(xiàn)在林場交給國家了,你要帶領(lǐng)大家,把林場管好……”這一鏡頭,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無數(shù)觀眾淚目。
一片林子 一種精神
現(xiàn)任楊善洲干部學院教研部部長、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的周波,先后當過林場的植樹工、護林員、電臺話務(wù)員、出納、副場長、場長、黨支部書記。一路走來,他是楊善洲老書記造綠林海、建設(shè)美麗家園的見證者,也是傳承楊善洲老書記精神、深耕百姓美好生活的踐行者。
1990年,時滿18歲的周波憑著一腔熱血爬坡10余個小時,來到了還是光禿禿的大亮山,開始了只有兩季的生活:旱季護林、雨季植樹。
大亮山地處施甸縣舊城、姚關(guān)、酒房三鄉(xiāng)(鎮(zhèn))交界處,平均海拔2200米。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各種原因,農(nóng)民毀林開荒,生態(tài)遭到破壞。老書記楊善洲上山前,幾百座山頭已經(jīng)光禿禿的,山石裸露,空曠荒涼,溪流枯竭。人們飲到了破壞生態(tài)的苦酒,后悔莫及,甚至紛紛逃離家園。
周波是在老書記上山后的第二年上山的,上山第一站,便是這最為艱苦的防火瞭望臺,且一待就是3年、1000余個日夜。
善洲林場防火瞭望臺,是大亮山海拔最高點。即便是在已經(jīng)通電、通路、通手機信號和已經(jīng)建起水泥房的今天、在善洲林場聞名全國萬畝林海碧濤翻滾的今天,人站在這個最高點,扶緊固定物站在這里忍受哪怕是3分鐘的大風,“一覽眾山小”的喜悅也會瞬間消失,感嘆這里的山高路危、這里的常年風大、這里的悠深僻遠。而周波,卻曾在自己青春年少的18歲,爬坡10余個小時,來到這背風坎下只有一間低矮毛氈房的大亮山之巔,開始了他的林場生涯。
周波說,那時喝水要花數(shù)小時,到山腳溝底去挑;用鑼鍋在火塘上煮飯,一個月吃不上一次新鮮蔬菜。雖然工作主要是瞭望四周,監(jiān)視森林火險,看似很清閑,責任卻無比重大,尤其冬季,更是絲毫不能松懈。更難忍受的是,夜里聽那大風越聽越高亢、越聽越恐怖,雖有對講機和外界聯(lián)系,有時卻幾個月見不到一個外人,心靈忍受著煉獄般的煎熬。在外人看來,跟老書記上大亮山,就已經(jīng)“傻透頂”了,而到大亮山中的最高點,即便是真傻的人也不會主動去,但是,工作總得有人去做,既然老書記安排了,就要做好。
那時林場建場不久,大家用心血栽下的樹苗剛開始成長,如同嬰幼兒,需要人呵護,尤其最怕失火。因此,防火瞭望臺就是整個林場的“耳目”,瞭望臺的工作人員就是林場的“尖兵”,作用十分重要。由于人手緊缺,常常是一個人值守防火瞭望臺,一個人站在山頂從早一直站到晚,不管春夏秋冬、不管烈日冷霜,都要在這個平臺觀察四方。一個人站在瞭望臺,目之所及,只有山和樹,只能與孤獨為伴,尤其是每年十二月到次年五月的森林防火期,伴隨孤獨而來的還有巨大的壓力,防火瞭望臺的工作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一個時代 一座豐碑
電影《楊善洲》里有這么一個情節(jié):年輕的周波因為在大亮山找不到老婆而一度想離開大亮山,后來,一位美麗的姑娘為情所動,來到大山里和周波在一起……
“藝術(sh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找老婆困難是真的,只是我從未想過要離開大亮山,至少3次放棄離開大亮山的機會。”周波說,“如今,老書記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是我與他共同生活、工作的每個日日夜夜,仿佛就在昨天,說句實在話,在大亮山工作很不容易,不是我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尚,而是老書記的點點滴滴感染了我、改變著我、塑造了我,我才數(shù)次放棄離開大亮山的機會,才有了我在大亮山這34年的堅守。”
從防火瞭望臺下來后,周波先后被安排在林場紅磚廠、水果基地、場部出納等崗位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周波都做到不講條件、不折不扣地完成老書記安排的工作。期間,有人曾幾次主動來調(diào)周波到山外工作,都被周波拒絕了。
雖然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那時大亮山植樹的日子是外人無法想象的。“那次連續(xù)下了一個多月的雨,我們白天冒著雨出去栽樹,晚上回來在火塘邊烤濕衣服,有時候遇上暴風雨,還會把窩棚頂都掀了。”周波感慨地說。
“有些地塊種樹是很難成活的,在老書記的帶領(lǐng)下,我們反反復復種了五六次才成功,所以我們植樹造林的那段時光,也是一段被信仰、責任和無趣現(xiàn)實輪番澆灌的時光。”周波說,“正是老書記那股堅定的信念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一直支撐著我們,帶給我們前行的力量,堅定了我們扎根大亮山的信念。”
楊善洲老書記去世后,大亮山林場改名善洲林場,且一夜聞名于全國。不久,周波從善洲林場副場長被提拔為場長。此后,楊善洲干部學院成立。“若將管護好、發(fā)展好善洲林場森林這項工作比作一場接力賽,周波當之無愧地是楊善洲的接棒者,是楊善洲精神的接力者。”一位領(lǐng)導如是說。鑒于此,周波被調(diào)到楊善洲干部學院任學院教研部部長,同時任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曾經(jīng)山高、地貧、水少的大亮山讓無數(shù)好漢聞名喪膽。”回憶起善洲林場的創(chuàng)業(yè)史,周波總是感慨,“如今,無數(shù)人在楊善洲精神的感召下,執(zhí)著堅守、潛心躬耕于這片土地,小小的善洲林場成了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國家生態(tài)文明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環(huán)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全國地方黨性教育特色基地、全國公務(wù)員特色實踐教育基地、國家AAA級紅色旅游景區(qū)、2015年度中國十佳紅色旅游景區(qū)、全國首批中國紅色地標、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
一句承諾 一生堅守
被任命為善洲林場場長后,周波為管護好這片綠洲、為傳承楊善洲精神可謂殫精竭慮、盡忠盡職。他通過勤奮學習,努力向護林專家、林場管家、林業(yè)行家靠近。期間,他重點在改善基礎(chǔ)設(shè)施和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上下功夫,購買防蟲電動噴霧,帶領(lǐng)全場職工每年施藥30噸,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蟲害;他加強森林防火,增修防火通道,添置森林防火和滅火設(shè)備,加強演練,嚴防死守,2010年至今善洲林場無重大森林火警;他加強林場生態(tài)安全,帶領(lǐng)職工深入林場周邊各村寨,召開防火工作宣傳……
“與老書記朝夕相處的那20年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如何講好老書記的故事?如何傳承好老書記的精神?我日日夜夜都在思考這些問題。”周波表示,他參加“楊善洲事跡報告團”,通過向黨員干部講老書記故事的方式來更加形象地詮釋楊善洲精神,在省內(nèi)州市巡回宣講楊善洲事跡100余場,也參與到了電影《楊善洲》、電視劇《楊善洲》的拍攝工作。有演員在電影《楊善洲》中飾演周波的角色,周波則在電影里飾演林場技術(shù)員的角色……
“老書記從保山地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休后不進省城上大亮山,為的就是造綠山頭,恢復生態(tài),改善人民的生活,建設(shè)美麗家園,我要秉承老書記的遺志,帶領(lǐng)全場職工,一輩子守護這片綠洲,牢記使命,永不停歇。”周波堅定地說。雖然老書記已經(jīng)離開1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浸潤著這5.6萬畝林場,浸潤著像周波一樣千千萬萬的黨員。
在傳承與踐行楊善洲精神過程中,周波連續(xù)兩屆當選為云南省人大代表。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責任在心、擔當前行的路線,不能辜負了人民交給他的重任。
“人大代表不能只做所在行業(yè)的代言人,更要具有全局觀念,代表更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身為省人大代表的周波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時值脫貧攻堅關(guān)鍵期,周波時刻想著將大亮山的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借助生態(tài)發(fā)展產(chǎn)業(yè),搞活林場經(jīng)濟,做到“精準扶貧”“真扶貧,扶真貧”,帶動大亮山周邊的農(nóng)民增收致富。
2018年以來,周波積極爭取經(jīng)費,帶領(lǐng)群眾發(fā)展本地土雞林下養(yǎng)殖和食用菌林下種植。針對姚關(guān)、酒房、舊城一帶“外出打工多、空巢老人多、留守兒童多”的“三多”問題,林場義務(wù)給農(nóng)戶提供土地,采取“林場+農(nóng)戶+公司”的模式,以善洲林場為圓心,在不破壞生態(tài)的前提下,建起1個1000羽林下養(yǎng)殖示范區(qū),建起3個林下食用菌種植示范區(qū),同時吸納并留下外出務(wù)工人員80余人到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做工,幫助他們做到“贍養(yǎng)老人、照顧子女和發(fā)展經(jīng)濟”三不誤。
34年堅守的背后,是他初心不改的跟隨,是他責任在心的守護,更是他擔當前行的守望,他在人們心中種下一塊綠意盎然的大山,這不僅僅是楊善洲精神的傳承,更是“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彰顯。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