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農污治理繪就美麗鄉(xiāng)村幸福底色
龍陵縣在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借助“大三格”“小三格”(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的經驗模式,因地制宜,把農村污水治理和產業(yè)發(fā)展、村落地貌等緊密結合,探索出一套農村污水治理的“龍陵模式”,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繪就幸福底色。
當記者走進龍陵縣臘勐鎮(zhèn)臘勐村西邊寨小組時,村民王玉蘭正在地里給蔬菜澆水,她用的水就是西邊寨小組生活污水治理后的尾水。“我家種著蔥、姜、蒜、玉米,以前澆水都是從家里一桶一桶提到地里,現在生活污水‘大三格’直接建到地邊,省時省力,非常方便。”王玉蘭說。
西邊寨小組是典型的半山村落,全村78戶288人主要以種植蔬菜為家庭經濟來源。因受干熱河谷氣候影響,水資源短缺是困擾村民蔬菜種植發(fā)展的“絆腳石”。2024年西邊寨小組被列為龍陵縣“千萬工程”農村污水改造治理的第一批村寨。在污水治理過程中,西邊寨小組把家庭生活和牲畜養(yǎng)殖等污水,通過管道排入“小三格”進行處理后,再通過管道排入田間地頭里的“大三格”進行處理收集,最后用于農業(yè)灌溉。“‘大三格’建好以后,農戶用尾水澆菜地,不但解決了挑糞水的問題,還解決了灌溉用水的問題。”臘勐村黨總支書記楊京貴說。
尾水變成了肥水,生活污水有了“歸宿”,既“破局”蔬菜種植缺水問題,還能助力當地種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楊京貴接著說:“尾水經過處理后,水變清了,肥力相當足,用來灌溉澆地,可以使蔬菜長得更旺盛。”
龍山鎮(zhèn)楊梅山村麥子地小組是云南省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實施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摒棄傳統的磚砌式化糞池,進而采用整體式“玻璃鋼”污水處理設備作為“小三格”和“大三格”化糞池。“我們采用這個裝配式化糞池,它是一體式結構,就算地質發(fā)生了位移或是淺層發(fā)生了滑坡,也不影響污水收儲。”龍山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楊振晗解釋道。
結合地質災害隱患的特點,麥子地小組在污水治理施工中盡量減少開挖點,實施整個小組共建一個“大三格”的污水治理措施。“今天我們對現場進行采樣,凈化水質比較好。通過現場檢測,PH值是7.74,符合地表水要求。”剛剛做完污水檢測的龍陵縣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副站長黃思閑說。
龍陵縣在污水治理中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在涉及的80個自然村中推行“一戶一辦法、一片一規(guī)劃”的“大三格”“小三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對農村生活污水、畜禽養(yǎng)殖污水進行系統治理,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寨也變得更加整潔、美麗和宜居。
“路面干凈了,溝道沒有污水了,流入池子以后我們又可以進行二次利用,一舉兩得。”麥子地小組村民感慨地說。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