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之“眼” 幸福之源
這兩天,隆陽區(qū)國營潞江農場的龍眼逐漸上市,不少人已經嘗到了龍眼的甜蜜。在保山,最受歡迎的龍眼品種當屬石硤,憑借自身肉質脆韌、味甜多汁的特點俘獲眾人芳心,每年的龍眼市場上幾乎是“獨占鰲頭”的存在。人人都期待的這一口甜,正是來自31年前保山的國營潞江農場。
一直以來,潞江壩都有種植龍眼的傳統(tǒng),20世紀90年代以前人們零星種植的老品種龍眼肉少核大甜味淡,銷路打不開。1993年5月,國營潞江農場生產技術科的劉建華前往廣西五星農場,引進了石硤、儲良、大烏眼等龍眼種苗9000余株,在潞江農場的老橋隊鋪開種植。從此,以石硤為代表的優(yōu)良龍眼品種在潞江壩扎了根。
老橋隊一直種植鐵皮卡咖啡,但因土壤原因、病蟲害較多導致咖啡樹大量死亡,無法再繼續(xù)種植。劉建華就帶領農戶重新翻整土地,種下了石硤、儲良等品種的龍眼苗,填補了砍毀咖啡樹的空檔。潞江壩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加上老橋隊平均600米左右的海拔,給龍眼苗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老橋隊也成了潞江壩地區(qū)最早規(guī)模化種植龍眼的地方。
在龍眼種植過程中,以劉建華為代表的生產技術人員不斷摸索種植方法,在進入盛產期的1996年創(chuàng)新探索出“五個統(tǒng)一”助力農戶增產增收。“光靠天吃飯可不行,我們得動腦子想辦法,提高產量的同時還要提高質量,我們想到了‘五個統(tǒng)一’的方法,即統(tǒng)一施肥、統(tǒng)一噴藥、統(tǒng)一放蜂、統(tǒng)一控稍、統(tǒng)一銷售。”劉建華介紹。
“我們家有10多畝龍眼樹,就是90年代老劉他們帶回來的那批。”老橋隊的龍眼種植農戶宋玉蘭說。
劉建華從引進優(yōu)良品種的龍眼后,就一直鉆研種植方法,他不斷探索學習嘗試新方法,最終帶領農戶成功培育出高品質的石硤和儲良龍眼,一經投產便迅速占領市場。其他生產隊看到了商機,爭先到老橋隊來要龍眼枝條進行嫁接,劉建華通過種植、嫁接和傳授技術栽培龍眼的面積達數10萬畝。除了農場各生產隊,劉建華還被邀請到芒寬、施甸、六庫、盈江等地傳授嫁接技術,成了潞江壩龍眼種植技術的“領航人”。
如今,潞江農場龍眼種植規(guī)模最大的老橋隊和燎原隊種出的龍眼產量穩(wěn)定,質量上乘。這一口甜不僅得益于31年前優(yōu)良品種的引進,更得益于像劉建華這樣優(yōu)秀的生產技術人員和農民們的辛勤付出,為后續(xù)注冊“老橋牌龍眼”商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