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擦大鈸,大地上的舞蹈
四棵樹村擦大鈸 俞 勻 攝
徐掌村擦大鈸藝人茶光?! ∮帷颉z
擦大鈸,作為一種獨具魅力的彝族傳統(tǒng)民間舞蹈,在隆陽區(qū)西山片的彝族聚居村寨廣為流傳,如瓦房彝族苗族鄉(xiāng)的徐掌村、梅蘭山村、白龍井村四棵樹自然村等,都能見到它活躍的身影。
擦大鈸主要是將舞蹈、武術、雜耍以及打擊樂演奏完美融合,其意義絕非僅僅停留在一種表演藝術的層面,而是深深扎根于彝族深厚的文化土壤與精神信仰的內核之中。在2009年8月,瓦房擦大鈸入選了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無疑是對其價值的高度認可和重要保護。
在徐掌村,57歲的茶光福談及他與擦大鈸的緣起時,臉上浮現著感慨的神情,他緩緩說道:“我從13歲就開始練習擦大鈸,主要是小時候父親擅長吹奏,我就在一旁好奇地看著,覺得特別有趣好玩。”
他這簡單又質樸的話語,與來時一路上所經過的大山大水奇妙地形成了呼應。那盤旋的山路,路兩側繁茂生長的包谷,在湛藍色天空的映襯下,構成一幅磅礴的大地美圖。這幅圖是如此的質樸純真,沒有一絲一毫城市的喧囂嘈雜,也沒有對物質的過度奢求,簡簡單單卻最能展現出人內心深處的安靜與平和。
正因為小時從對父親的旁觀與好奇,開始了茶光福之后漫長且充滿熱情地擦大鈸之旅,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藝人之間所特有的傳承精神。當被問及是否有孩子在繼續(xù)學習擦大鈸時,茶光福欣慰地說大兒子正在跟著他學習。在這個相對封閉的小村莊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使得這門民間藝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得以薪火相傳,從未熄滅。
“我還有一個團隊,成員有26人,是村子里所有擦大鈸團隊中較為年輕化的一個團隊了。”茶光福自豪地說。除了興趣使然,他還重點強調了練習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常常叮囑團隊成員在家要經常練習??梢?,任何事情即使有先天興趣的影響,后天的練習同樣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復的練習無疑是任何人掌握一門技術不可避免的“捷徑”。
如今,村子里的許多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紛紛選擇外出打工,家中往往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這種情況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創(chuàng)新以及發(fā)揚光大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也正因如此,茶光福的團隊以及他本人的存在就顯得格外重要,他們宛如守護傳統(tǒng)文化的衛(wèi)士,堅定地捍衛(wèi)著這份珍貴的遺產。
在擦大鈸這項充滿魅力的彝族非遺傳統(tǒng)舞蹈中,彝族的民族精神得以體現,每個鮮活的生命在舞蹈中綻放;同時,表演者拿起大鈸就專注其中,拋開了世俗的一切,在那一刻,只有大鈸與人的存在,人與天地融在了一起,舞蹈出生生不息的果決與力量。
茶光福在說起擦大鈸與他的團隊時,眼中不自覺地流露出興奮的光芒。他不僅詳細介紹了團隊的表演地點、獨特形式以及和其他團隊的顯著區(qū)別,甚至還細致入微地講到他們的編排動作有高有矮、有快有慢。他認為,不同氣質的人在舞臺上適合做不同的工作,他說:“有些人動作略顯笨拙一些,就適合敲鼓,而有些人身姿輕巧靈活一些,就適合跳起來做出各種精彩的動作并擦鈸。”這恰恰是擦大鈸視角下多元化的精彩體現。正所謂各盡所能,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位置,成于一地,安于一隅,樂于一方。
精彩紛呈的擦大鈸表演在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演繹著生命的精彩旅程。這個被群山緊密環(huán)繞的地方,遠看近看都是一片“山海”。綿綿不絕的大山在地理位置上似乎將這里與現代化飛速發(fā)展的城市遠遠地分隔開來,然而,山外的這頭與那頭,在生活的本質意義和對生命的不懈追求上卻并沒有任何差別。
正是因為親近土地,背靠大山,才讓擦大鈸能夠散發(fā)出那種原始而又純粹的迷人魅力,也才讓茶光福一直為之沉醉癡迷。在綿綿大山之間,回響著屬于這片土地的獨特韻律。在觀看擦大鈸表演的整個過程中,令人贊嘆不已的不僅是那激昂澎湃、充滿力量的擦大鈸表演本身,還有去時的莊稼、動物,青山、綠水。讓人由衷敬佩的,不僅是擦大鈸這門藝術本身的魅力,還有擦大鈸人那些平凡的感人故事;不僅是城市與村莊之間的相互呼應,還是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的激烈碰撞。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