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拍照間,一位正扒在眾多朽木樁間隙中雕琢的年輕人站起來與客人打招呼,他就是這些樁雕藝術的主人,他皮膚黝黑,身材不高,依著簡樸,年齡在28歲左右,一看就是居住附近的白族家人,這個做樁雕的小師傅名叫李發(fā)軍,是瓦窯鎮(zhèn)龍舞村的農民,瓦窯的朽木樁雕就是他所為。據李發(fā)軍介紹:“枯木樁也能賺大錢,在我們這里這些枯木隨處可見,很多人將成材料砍走了,只剩下枯朽的木樁留在山里,那些木樁不用就是廢的,要是根據木樁的天然模樣造型用來雕琢加工成藝術家具,那就成了獨一無二的上品家具了!因為直木木料好找,而有彎曲造型的木樁一般都不可能再去找一模一樣第二個了,這就跟奇石一樣的獨一無二。這種藝術家具既能變廢為寶,又能賺大錢,去年我賣了一張朱棣樹茶幾,賣價3000元,可是到保山城里,有人就給他出價15000元他都不愿意賣!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買房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房子里多增加一些天然氣息,所以木樁家具就成了首選,造成樁雕家具市場銷量逐年上升,以前每年銷量只有幾千上萬元,去年卻上升到了十多萬元!”在現場筆者看到李發(fā)軍聘請的三四個樁雕師傅還正在根據木樁的造型仔細的雕琢中,經雕琢已經漆好樁具用塑料布或毯子遮蓋著擺在一邊,沒雕好的又擺在另一邊。
李發(fā)軍師傅也說出了自己的苦惱:“一是由于缺少資金,我的場地沒有校正過水平,所以在我這里很平穩(wěn)的家具到標準商品房里有的會腳還不水平;房屋也太簡陋,有時剛漆好的樁具突然被風吹來的沙子給弄臟弄粗糙了;更沒有機會投資學藝。二是由于技術不精,只能從事粗加工,還不能上規(guī)模上檔次,有的樁具在我這里買走后又經大師雕琢后價值就翻幾倍甚至十幾倍,所以自己吃了不少虧,去年賣了10多萬元的樁具,師傅工錢和自己工時費外,我賺的還不足2萬元。樁雕不同于其他普通木雕,樁雕是一門藝術加技術的活,樁雕沒有固定的圖案格式,得一切從樁木的實際藝術造型出發(fā),因樹樁的造型和大小而異,不懂藝術,再好的造型你用普通的眼光看不就是一棵樁木而已,所以搞樁雕既要有發(fā)現樁木造型的細胞,又要有雕刻造型的技術,二者必須緊密結合,密不可分,要做到一看到樹形就想到該怎么雕琢可不是一日之功。三是離大市場遠,我的藝術樁雕具還屬于躲在深閨人不知的境地。所以今后我努力的方向:一是規(guī)整場地,二是建蓋漆工房舍,三是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四是提高技術提升樁具檔次,盡量做好精加工深加工,進而提升樁具價值,五是有條件的時候在城里搞一個營業(yè)窗口! 李發(fā)軍道出的一番話,使筆者對他又多了一層更深的理解,他不但是一個農民,而且是一個通曉樁雕藝術能透過村莊看到外面世界的新型農民。通過對他的走訪,筆者有理由相信:他的樁雕藝術之路,將像他的目光一樣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畛伤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