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老師原在滇灘鎮(zhèn)水城完小任教,一直是鎮(zhèn)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教學骨干,多年來她所教的班級,無論是漢族還是傈僳族,在她的精心培育下,成績總能都名列全鎮(zhèn)前茅。學生們無論是在校還是星期節(jié)假,只要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都喜歡去向她請教,李萍老師都會放下手中的事耐心指導。李萍老師對那些家庭困難的孩子一直呵護備至。記不清多少次為他們購買學習、生活用品,甚至支墊生活費、書費……李老師回憶,她的許多學生來自離校很遠的傈僳族寨子,他們大都家庭比較困難,交通又不便,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父母供給錢物畢竟有限,遇上沒有筆和作業(yè)本的,她就為他們買。冬天,看到有的孩子衣著單薄,她就給他們買衣物,看到有的孩子沒襪子穿,她就給他們買襪子。后來家長們知道了,就主動把錢送到學校給她,可是李老師堅決不收,她說,你們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關(guān)心照顧好他們是我作為一個母親的份內(nèi)事,只要孩子們健康成長就好。
李老師從教期間獲譽無數(shù),數(shù)十次受到各級獎勵,每逢被人嘖嘖稱贊,她總是淡定一笑“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她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曾作為教師代表被全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交流學習。2008年,她作為保山市的兩名代表之一跟隨云南省“園丁之家”代表團赴香港、澳門等地交流學習。
2010年,李萍老師退休了,不過最讓她迷戀的還是三尺講臺。退休在家的李老師,遠離了孩子們的喧鬧,遠離了“朝七晚九”,她的老伴依舊在崗,女兒在遠方工作,李老師真正過起了“無童喧之亂耳,無三尺案之勞形”的清靜日子?墒抢罾蠋熐彘e的心里卻一直空蕩蕩的,仿佛被什么掏空了。李老師想,在校時每天從早到晚忙碌不止,雖然苦累卻很充實,現(xiàn)在退休了,可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她開始期待周末,因為周末的時候,附近的小孩子都會聚攏在她的家里做作業(yè),戲耍娛樂,圍著她問這問那,拉著她的衣角要糖果,每每這時,李老師總是邊回答他們的問題邊從儲物柜里掏出大把的糖果給那些小饞貓,臉上綻開出一大片的慈祥與幸福。
今年9月,退休剛一年的李老師再也閑不住了,主動申請到水城完小教幼兒班。她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的時候,我故作驚訝:“真的假的?”她一本正經(jīng)地對我說:“你想,我在家也沒事干,我又不需要什么報酬,只要能跟孩子們在一起,我就很開心,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心靈有個寄托嘛?”我當然知道她的心思,于是舉雙手贊成。對于她的這個決定,有的鄰居不理解:“都退休了,還操那份閑心圖個啥?又不是沒錢花!”她平靜回應:“我的心從來都是和孩子們?nèi)诤显谝黄鸬模业娜松锊荒軟]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娓娓簡潔的片言只語,卻洪亮著鏗鏘莊重的聲音。
李老師不僅是學校里孩子們的老師,也是鄰居、親戚家孩子們的編外保姆。
哪家臨時有事,帶著孩子又不方便,就把孩子臨時寄托在李老師家里,李老師總是樂呵呵的無條件接納,從無怨言。
看著她重返校園,滿面春光地在一大群孩子中間談笑風生,我們看到了她身上延續(xù)的“孺子!本。蠟炬成灰淚未干,夕陽生輝余熱未盡,也許正是此時對她最貼切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