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_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_久久97超碰色中文字幕东京_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保山新聞網(wǎng) >> 正文區(qū)

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



保山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4-08-06 09:16:59    本網(wǎng)     字體:
免費訂閱“保山新聞快訊”,發(fā)短信A到1252004029907743。關注保山新聞網(wǎng)微信:baoshanxinwen,保山新聞早知道

  “富強”這個概念,是和“貧弱”相對應的。正因為我們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感受到了太長久、太深重的貧弱,所以在國家層面的價值觀上,富強作為首要的目標被提出來。富強這個聲音,是我們整個民族心底呼喊了太久的一個共同聲音。

  “富強”這個詞,是一個并列詞語,民富而國強,才是國家的真正富強。人民富足,是一國存在的終極意義;國家強盛,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民富”和“國強”,是相互成就、互為表里的一對概念。

 。ㄒ唬┟窀

  民富,在國學的論述里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孟子曾對想要治理好邦國的梁惠王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孟子》里講,讓人們通過正常有序的勞作,可以穿上帛、可以吃上肉,這就是民富。其實,孟子這里說的五十歲、七十歲只是泛指,衣帛、食肉也只是一種指代,他真正提出的是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層保障:豐衣和足食。

  這兩點,在我們當代的都市生活中都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必需品了,然而縱觀人類歷史上長久的供不應求、橫看當今世界部分區(qū)域的長年饑荒,我們就知道,豐衣足食、物阜民豐,這實在是非常可貴的幸福,是民富的最基本體現(xiàn)。

  所以陶淵明在《桃花源記》里描寫他幻想中的世外桃源時就形容道:“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他幻想著,有一方樂土,人們在那里安居樂業(yè)、衣食無憂,這樣的平實生活就是陶淵明心目中的理想國了,就可以令男女老少怡然自得。

  到了清代人們的訴求依然如此,清初的藝術家李漁在他的《閑情偶寄》里就說:“謂一朝富有,男可翩翩裘馬,婦則楚楚衣裳。”衣冠楚楚,寶馬香車,民眾這樣的生活就是社會富有的表現(xiàn),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當下每一天的車水馬龍,每個人的衣著鮮亮。

  豐衣足食,這是生活富足的層面;而真正的民富,還要追求生命富足的層面——也就是在物質富足之后的精神富足、也就是經(jīng)濟富足之后的文化富足。因此孟子在對梁惠王的論述中,說完衣帛、食肉、無饑,就馬上說到了文教,他說:“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痹诿献有闹,給民眾以教化,讓大家懂得禮儀規(guī)范、仁義道理,這是民富的更高表現(xiàn)。

  而孔子把這層意思說得更清晰,《論語》里就記載說:“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接性唬骸仁,又何加焉?’曰:‘富之!唬骸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笨鬃涌吹叫l(wèi)國人口眾多,就說,應當使人民富裕,富裕之后,就要給人以教育。就此,孔子提出了社會要經(jīng)由民富而文昌的必要順序。

  所以我們就能夠領會一個民族提倡文化興國、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性:文化教養(yǎng)標識著民富的層次。

  沒有建立起穩(wěn)固的精神家園,人的心靈就不能算是找到了安居樂業(yè)之所;沒有文化滋養(yǎng)的心靈沃土,人的生活就不能算是充實富足。因此《易經(jīng)》會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的過程,就是文明推動的過程,就是文化興國的過程,就是學習和提升的過程,就是構建精神家園的過程,就是社會經(jīng)由民富而至文昌的過程。

  所以,民富的含義有二:需要生活的富足,也就是物質富足,豐衣足食;更需要生命的富足,也就是精神富足,以文化人。

 。ǘ﹪鴱

  如果說,一國的財富,主要是由經(jīng)濟和文化組成的;那么,一國的強盛,主要是由政治和軍事構成的。

  政治的強盛,體現(xiàn)為對內的國家統(tǒng)一,以及對外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歷史上不斷重復著雖合久必分、但分久必合的規(guī)律,對江山一統(tǒng)的追求成為了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因為歷朝歷代的政府都深深認識到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性。疆土歸一、政權穩(wěn)定、民族團結,才能使國內資源形成合力,形成勢不可擋的大國力量。

  縱觀歷史上但凡長治久安的王朝,一定都是總體來講國家統(tǒng)一、疆域遼闊、民族相安的時代,比如漢、唐、明、清,九州一統(tǒng)、天下歸心,這是所有朝代的政治任務,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正因此,分裂祖國的行徑才是那么地不可饒恕,因為國家分裂、政治飄搖,削弱的是民族的整體實力,損害的是每個人的生活保障,造成的是歷史發(fā)展的困境甚至是倒退。

  九州同心后,國家便可向外謀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中國古代社會希望達到的理想狀態(tài)是“萬國來朝”、是“大國氣象”,是期盼在國際關系中成就政治上的足夠權威。然而對外強盛之后的這個政治共同體,在中國古人看來,又不是以對世界的稱霸、對區(qū)域的強權為訴求,而是以“四海一家”、以“互通有無”為追求,是以自身的強大來贏得彼此尊重、以國家的強盛而有余力回饋他國為榮。所以強盛王朝所沿襲的優(yōu)異傳統(tǒng),是保護附屬國家、優(yōu)待遠方友邦,是輸出燦爛文化、給出豐富物資,而不是強勢凌人、干涉他國內政,或者仗勢欺人、貪婪開疆擴土。

  中國文化認為,政治的強大,表現(xiàn)為一種自尊自重、自省自強的自信力,是像孔子信心滿滿說的“雖百世,可知也”——只要遵從歷史的得失經(jīng)驗,百代之后的社會情形也可以掌握——雖然孔子這里論述的是禮儀制度,但是我們可以將禮儀之邦的精神引申為影響社會的結果。中國文化認為政治強大的根本,在于規(guī)范自我的風度,而不是凌駕于人的霸權。

  如果說政治強大的形態(tài),有外放型也有收斂型,那么強盛的軍事狀況,就常常被人理解為血脈賁張的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其實軍事強大的理想狀態(tài),應該表現(xiàn)為維持穩(wěn)定的靜態(tài)守備,而不是沖鋒陷陣的動態(tài)進攻。

  兵強馬壯,威儀赫赫,聲名遠播,令敵人不敢來犯,這就是“強軍夢”的終極追求;而使家國淪陷于戰(zhàn)火,并不是軍隊建設的本來目的。

  中國傳統(tǒng)的“強軍夢”,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兵不血刃,是不戰(zhàn)而勝、是杜絕窮兵黷武;而一旦不可避免地開戰(zhàn),又是“上下同欲者勝”的所向披靡,是為國效力、馬革裹尸,是同仇敵愾、與子同仇。

  所謂泱泱大國,不僅僅是看起來人口多、收入多、土地多、資源多,而是要在國家形象上體現(xiàn)出精神之大、責任之大、氣度之大、實力之大。

  政治的統(tǒng)一、軍事的完備,這兩方面共同構成了國家強盛。而國家強盛的內在自信和持久保障,又是以強而不霸、盛而不驕為智慧準則,這也是中國文化里中庸之道的體現(xiàn)。

  所以說到“富強”,我們所期待的是一個民富而國強的中國,是經(jīng)濟富庶、文化昌盛、政治強大、軍事強健的國家。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講,如果我們在追求生活富裕的道路上,同時兼以文化修身;如果在我們關注領土糾紛的愛國之心里,還堅決擁護著國家主權完整——那么,中國的富強,有你,也有我。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姜永華           

我要說說 】 【 打印 】 【 推薦 】 【 關閉